2)第三十九章 先生真乃青山县之福啊!_带着仓库回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铅笔尤可,所需是石墨粉、黏土、竹木、胶罢了,再怎么麻烦,李咎很实诚,从书房拿来刚才写的关于铅笔和香皂的产业思路,与他二人解释说:“铅笔尤可,所需是石墨粉、黏土、竹木、胶罢了,再怎么麻烦,

  因为就只有裁切竹木、混合墨粉、烧制笔芯、组装成品这么几步,无论如何都不会太过麻烦。不外乎笔粗一点,丑一点。”

  王、赵二人连连点头,的确如此。墨粉可以由商人采买来,黏土有的是,并不是多么贵重的材料,何况一支笔的笔芯用量本也就不多。如此铅笔一事就可放心了。

  李咎将香皂的纸拿出来:“我从没想过将送与赵兄弟的香皂拿去卖与平民,不论香料还是基底料,都过于贵重了些。香皂只合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用。我想穷人家、福善堂等每家一块的香皂,是简化过的。一没有香料,而基底料也用最廉价的,只要造出能清洁手、足、口、面的皂就可以了。因为它的基底料是油脂,我姑且成为‘肥皂’。”

  李咎指着肥皂的两大构成之一“碱”说:“草木灰、盐卤碱、口碱,都是可以的,从外地买,一块肥皂也用不了多少。倒是油脂的来源比较麻烦,不论猪脂、素油,用作肥皂都太贵了。我想……等高产的粮食稍微普及后,在边边角角的地里栽种些出油的作物,自行榨油,再制肥皂。算来一份肥皂,大约六份是油脂,二份是碱,二份是水,这个油,真的划不来。”

  王县令算了算香皂的重量,叹道:“的确如此,一斤皂,倒要六两油,即便不算工钱、碱,一般人家也用不起。不过你说的出油的作物,又是什么?

  莫非是胡麻、芝麻?”

  “非也。一亩胡麻、芝麻才得二、三百斤,榨得油不过百斤不到。且它要挑六七月间最热时生长,这便不好。但若是换成我这里的花生、油菜就不一样了。花生一亩能得六七百斤,榨油可得二三百斤,这就翻了倍。油菜虽然和芝麻差不多,但这是冬天种,春末收,收完油菜可以马上间套晚稻,又或者是套种芝麻……这样算来一亩地的产出能翻倍,想必素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人都吃得起的东西——到这时候,才能作为底料来生产肥皂。”

  王县令已经麻木了。什么花生,听都没听过。油菜,倒是有,可是他们这的油菜又叫芸菜,根本不出油啊?

  李咎也知道不给看收获时摆不平这些人的,也没想着红口白牙的就说服别人相信他能拿出那么高产的作物来,遂将油料作物也放到秋季,等有了证据一起现给人看。

  不过李咎也没放弃香皂日化类产品的市场。既然将来要靠这个吸纳市场,提前铺宣传造势总是应该的。这就要用到仓储中心的肥皂了。

  仓库里半斤规格的肥皂大约有几万箱——当时仓储中心的日化部分,光一家工厂一个月的整箱出货量就有两万之数,因此仓储中心里的各种透明皂无磷皂少说也有四五万箱,短时间内是够用的。

  只是怎么粉饰这种皂的来历,李咎还没彻底想好。目前他想到的最靠谱的

  办法就是雇请一堆盲人拆包、重新打包,然后以一个高于将来的自制肥皂的价格售出。将来的自制皂品质没法和工业品比,只能把价格压到最低,意味着这批工业品的价格却不能太低了。

  李咎说:“我家倒是还有不少陈年的旧货,等开了春我陆陆续续搬来,就按成本价半卖半送得嘞。半斤的货,小户人家珍惜着用至少能用半年。只是得雇请些人来收拾一番,陈货多少都有些不足之处嘛。”

  王县令不疑有他:“先生高义。若非惦记百姓,这些东西绝无仅有的什么价格卖不上?先生非贪吝之人,事事为百姓着想,真是我青山县之福!”

  ☆免费小说阅读更新快无弹窗☆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