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五章收费砍人_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封建社会的皇帝就是这么牛,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他定了调的事情,除非他自己后悔,否则没有人能改变,所以,王廷锡很悲催地就这么被赵无忌给阴死了,陷害他的理由虽然很拙劣,但是既然皇上认为他是叛逆,那自然会有无数善于察言观色,体贴圣意的大臣,按照皇上的意愿,为王廷锡找出种种叛逆的证据和理由。

  于是,这件耸人听闻的奇案,几日之后便登上了官方的邸报,由大明各地的驿站传递到了大明的每个角落,大明各地的官僚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丧心病狂的青州同知王廷锡,意图谋反,为了掩饰罪证居然亲自下手毒杀了谋反的同伙,青州左卫都司高煜,堪称胆大包天。

  幸好他的罪行被新任青州知府,第一才子赵无忌所发觉,赵无忌果断出手,将这场叛乱消灭于萌芽状态中,他也成为邸报中表彰的对象。

  某些嗅觉灵敏的官员,从邸报中的只言片语中,察觉到皇上对此事的处理结果并不是十分满意,邸报中暗示王廷锡如此胆大包天,意图谋逆,正是因为某些上级官员长期的失察和纵容所造成的。

  山东的主官只有两位,一位是巡抚李懋芳,另一位是布政使张秉文,张秉文去年年末刚刚上任,显然‘长期失察’这个词套不到他身上,那么显然,在山东巡抚之位已经待了三年的李懋芳,便是邸报中所暗指的对象,有心人皆已在心中得出结论,李懋芳在山东的日子,不长了。

  皇上的圣旨几乎是与顾炎武一行人同时到达青州府,圣旨中,崇祯对赵无忌进行了一番褒奖,至于王廷锡则判处他斩立决,不过崇祯也是格外开恩,并未按照谋反的一贯处理方法,对王,高两人判处株连九族,而是把判决王廷锡和高煜家属的权力交给了赵无忌,让他酌情处理。

  此外,崇祯另有一份密旨,由宣旨的太监交给了赵无忌,密旨中说道,允许赵无忌留下两成的抄家所得,其余的金银,由赵无忌负责运往京师,填补户部的亏空,至于那些粮草,则由赵无忌运往德州,运到那里的水次仓,也就是漕粮仓库中。

  整个大明,一共有五个漕粮仓库,德州便有一个,恰好离青州府不远,运送粮草很是方便。

  圣旨到达的当天下午,一直在察看风色的通判李谦吉匆忙来到赵无忌的府上,言语之中,极尽恭敬臣服之态,王廷锡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不由得李谦吉不乖乖低头。

  李谦吉官声尚可,既然他姿态这么低,赵无忌也就闻言抚慰了他几句,让他安心,暗示只要他服从自己的命令,配合自己施政,自己便不会动他。

  李谦吉千恩万谢,感激涕零的离去之时,又奉上一份两万两银子的礼单,赵无忌知道他以前手脚也不太干净,想了想,便把这份礼单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