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7章 华夏给的大礼包_缅甸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轰炸机来临,双手往空气拍,满手蚊子。

  在缅北,蚊子黑压压一片,一点都不夸张。

  水渠不只是灌溉用,还有保障交通,灭杀蚊虫的功效。

  平坦农田上,张扬一行人很显眼,没过一会,农场职工迎了上来,围着旅长,欢声笑语地表达对前线胜利的喜悦。

  “前线打了大胜仗,你们春收仗打得怎样了?”

  “我们也赢了!”

  “收成很好!”

  机灵的职工掏出舍不得吃的熟玉米棒,“旅长,你尝尝,早上摘下现煮的。”

  张扬也不客气,剥开叶片就啃,“很甜,口感软糯!”

  “还有多少地没收?”

  去年农场陆续种了三千多亩粗粮,到4月底全部收获,张扬本来计划下农场,和职工们一起干农活的。

  古凯战役打乱了计划,就连配备给农场的人员和设备,都抽调去支援前线。

  战役优先,但春收也同样重要,关乎雨季能否填饱肚子,根据地以后能否粮食自足。

  战役一结束,张扬最关心的就是春收问题,就怕收获不及时,庄稼被大雨影响收成。

  收到旅长来了的消息,谭木西赶到现场,替旅长解惑。

  “农场请了附近的村民帮工,赶在大暴雨前,将玉米全部收仓。土豆、番薯不怕水,收割就晚一些。200多亩被泡水,但不影响土豆、番薯收成。”

  张扬丢掉啃光的棒子,“亩产多少?”

  谭木西开心地说:“玉米平均亩产255斤,总收成约22万斤。”

  张扬也笑了,“真不错!”

  此时国内夏玉米平均亩产大约430斤,滇省亩产更低,大概350斤,不超过400斤。

  农场种的玉米是荒地头茬,而且还是冬玉米,产量居然有国内熟地的一半以上,收获真的很好。

  “土豆和番薯呢?”

  “土豆亩产1957斤,同期收获的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