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调整赋税_大明第一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日上三竿。

  群臣也都明白,此次早朝已经落定。

  短短一个时辰的早朝,信息量却是极为庞大,变化亦是翻天覆地。

  第一,确定对建奴此次入关的态度。

  第二,重整厂卫势在必行。

  第三,整肃吏治。

  第四,调整商税,并免三年农税。

  这其中哪怕单独拎出来一个,放在往常恐怕吵个好几个月都没有结果。

  但就在今天,朱由检独断专行,直接给确立了四个!

  在场众人忽然觉得,眼前这位皇帝,相比以往变了许多。

  或许还是那么的薄情寡义,但曾经的优柔寡断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不容置疑的武断。

  从对杨嗣昌的处置,就得以看出,皇帝对于治国,似乎是有了自己的见解?

  看着下方议论纷纷、却再无谏言的群臣,朱由检松了口气,知道一切都尘埃落定。

  方才这些人谏言时,隐隐有着逼宫的味道。

  若非是想到那棵歪脖子树,以及未来数十年中华大地的生灵涂炭,就算是他,也差点没有承受住这股压力。

  千万不要小瞧明朝这些个文官,如果真给他们逼急了,那朱由检还真就成了孤家寡人。

  杀?

  杀得完吗?

  而且这其中还有不少全心全意为大明之人,哪怕这些人劣迹斑斑,可依然有用。

  这个内忧外患,临近爆炸边缘的大明,可不能像洪武和永乐那样意气行事,光靠血腥手段可不行。

  治大国若烹小鲜,有些事即便火烧眉毛也不能急于求成。

  大明得了一种病,是一种潜藏了二百年,日积月累形成的慢性疾病。

  如今不过是慢性病堆积起来逐渐爆发,农民起义、满清入关不过是并发的急症而已。

  历史上的崇祯,就是急于求成,只想着换各种猛药把这些急症给一股脑子压下去。

  就像肺结核一样,只是将如肺穿孔这些显症治好,那又有什么用呢?

  大明需要的,是一场上上下下的全面革新刮骨疗伤,抽精剥皮方能焕然一新。

  不过目前首要困难,还是要将入关的建奴人解决掉。

  皇太极和多尔衮就在距离京城几十里外的地方虎视眈眈,也不急于进攻,就等着朱由检向他提出议和。

  这个时候的建奴,还远没有后来那么强大。

  纵观历史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明并非打不过建奴,而是要看皇帝如何用人。

  只可惜明末朝堂党争不断,皇帝也一个比一个奇葩,这才导致了对外战事总会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实际上哪怕打进了关内,皇太极也没有与大明决战的把握。

  而大明此时的朝堂上下,对建奴人也说不上恐惧,至少没有达到谈之色变的程度。

  此时的议和派,也不是因为畏战才议和,无非是在先内忧还是先外患的问题上纠结。

  崇祯最大的失误就在于,心里想着议和,却又摇摆不定,错失了议和的最佳时机。

  同时,还因为顾及面子,不承认有议和之心,白白将那些力主决战的将士葬送。

  好在时间并不晚,大明现在并没有到内无宰相、外无将帅的局面。

  卢象升、孙传庭、黄得功,甚至就连洪承畴、祖大寿这两人,此刻也还心系大明。

  留给朱由检的时间并不多了,但此时并非绝境。

  他现在需要的,是一场对建奴人的胜利。

  并携此胜利,对有功将士进行落实到位的封赏!

  卢象升能否总督各路大军,便是其中关键。

  但尽管如此,朱由检还是有些不放心。

  这毕竟是京畿重地,打仗可不是儿戏,他作为皇帝,需要随时做好最坏的打算。

  在回乾清宫的路上,朱由检思虑至此,想起了一个人。

  此人就在皇城中,或许会成为此战的关键!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