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4章战争之神雏形_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明遇军眼里就是宝了。

  早在崇祯三年五月份,这里相邻的一个小湖盐,就已经被发现,不过规模较小,当时六百余名百姓和一百多名盐工,抵达盐泽以后,开始一边筑城,一边利用煤炭煮盐,这里的盐湖含有大量的杂质,无论牛羊喝了这里的盐水,都会腹泄。

  但是,这些问题对于对于那些跟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盐工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只是把煮盐的锅改成尖底锅,再在煮盐的时候加点豆浆调一调味,雪白的、口感相当好的盐就出来了。

  这种盐一经推出,马上便供不应求。只不过,刚刚开始产量极少,甚至不能满足刘家军的使用,这种煮出来的盐,会被当作消毒的东西,给新来的流民放在浴桶里洗澡。用盐和石灰水消毒。

  刘明遇也是没有关注到这个问题,只不过随着盐湖附近又发现大小四个湖盐,杨纤纤又增派了几百名工人过来,盐湖的日产量突破了两千五百斤,终于可以完全满足了刘家军的消耗,并且随着林丹汗与刘明遇结盟,这种白色精盐开始对外销售,一经推出,在边关几乎被当成货币来使用。

  边关太偏僻了,盐价高得吓人,那贵得离谱的盐价有一大半都是算在运输成本上。事实上明朝的盐价并不贵,官盐每斤在十二钱到十五钱之间,能不能买到便宜的官盐,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然而在宽河城对外销售的这种白色精盐,每斤多达三十五钱至四十钱之间,哪怕是宽河城的工人,一天也赚不到一斤盐。刘家军就地取材,成本低廉得很,卖得也比晋商他们便宜,晋商卖给蒙古人一斤盐就是五钱银子,相当于五百钱一斤,几乎是关内的三十倍差价,而刘家军只卖五十钱每斤,百姓自然喜欢。

  这个盐矿也为刘家军带来了财富,除了自用,每天可以生产价值八十两银子盈利,也为边关蒙汉两族百姓带来了福音。

  只不过,刘明遇虽然会看刘家军的账目,但是他怎么会留意区区每天七八十两银子的进账?要知道,木器厂随便一个小作坊,产值都不止这个数。

  直到现在,刘明遇这才发现,盐湖镇居然已经悄悄发展成了刘家军的第七座镇子,这个镇修建了一道长约九百六十余步,宽约八百八十步城池。主要是煮盐为主,除了盐工和盐工的家眷之外,还有一支以退役伤残老兵组成的护卫队。全镇拥有一千六百余户,共计将近五千人。

  看着盐湖镇的位置,其实距离宽河城也挺远的,这里靠近察哈尔蒙古的势力范围,刘明遇决定增强盐湖镇的防御力量。

  可现有的刘家军只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第八五个步兵团,实在是抽不出来,然而随着刘家军治下的百姓越来越多,向外扩张是再所难免的。现在刘家军往北已经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