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章 儒与法_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坐!”

  高景先是请尚公子坐下,然后在对面跪坐,一边倒茶,一边道:“这并不难猜。”

  卫庄跟盖聂这一对纵横各自找了个窗口站着。

  韩非也跟着跪坐,紫女结果高景手中的茶壶,在一旁服侍。

  尚公子一直盯着高景,道:“小先生说笑了,我来韩国的消息,就算是咸阳城内知道的人也寥寥无几,小先生远在韩国,却能提前预知……”

  高景心知如果不说清楚,怕是这位未来的千古一帝心里始终有根刺。

  “古人云,见一叶而知天下秋,这个道理尚公子懂否?”

  “韩非也跟我说过,但实在难以想象。”

  高景想了想,拿起手中的茶杯,举起来问道:“如果我此时松手,茶杯会如何?”

  “自然是掉下来。”

  高景笑着反问道:“我并未松手,尚公子从何得知?”

  尚公子迟疑了一下,道:“物从高处落,这是自然之理也。”

  “没错,尚公子知道这样的自然之理,内心有拥有自己的认识,所以即便我没有松手,你也能预测出杯子未来的走向……这边是儒家所说的“盖人之心灵莫有不知,而天下之物莫不从理”的道理。”

  尚公子惊讶的道:“所以小先生能从韩非先生的一篇文章,预测到我将来韩国?”

  高景道:“不仅仅是韩非的文章,还有秦国眼下的局势,秦王的胸襟气魄……等等一些列已知,从未推测出位置。”

  尚公子叹为观止,道:“这就是儒家的智慧吗?若是用在战场上,岂不是能每每料敌于先机?”

  高景摇头,道:“这不是儒家的智慧,而是人的智慧,只不过儒家将它解释的更清楚而已。”

  尚公子沉默了一下,问道:“小先生曾与韩王言道,秦国可以统一六国,但最终这天下却不一定归秦,也是先生推测出来的?”

  高景抬头看了尚公子一眼,道:“尚公子扪心自问,秦国可能得其他六国民心?秦国的制度,是否又适合治理七国天下?”

  尚公子沉思,久久不言。

  高景也不着急,慢条斯理的喝着茶。

  其他人都不敢发出声音,深怕吵到尚公子的思考。

  许久之后,尚公子抬头道:“小先生认为法家治理不好七国天下?而儒家却可以?”

  高景笑着摇头,道:“尚公子这是不了解儒家,其实儒家,法家都是一家罢了!”

  这话一出,不仅尚公子惊讶,就连旁边几个也面露怪异的看过来。

  特别是韩非,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尚公子替他问了出来:“儒法是一家?小先生这话是从何说起?”

  高景淡淡的道:“如果以仁来制定法,以仁来施行法,那法家跟儒家,又有什么区别呢?”

  尚公子好奇道:“法令严苛,如何施以仁?”

  高景摇头,道:“其实在儒家看来,所谓的“法”其实很简单,告诉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