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论兵_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非只是偶然间踏入“定”境,属于昙花一现。

  但既然已经踏足过,只要继续“诚意正心”下去,迟早会再次踏入,直至稳定在“定”境。

  未来的张良,应该就稳定在“定”境了,所以看起来事事都能提前预知一样。

  所谓的“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并不是真的穿越了时空看到未来。

  而是“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人的心灵拥有认知能力,万事万物又有一定的道理。

  在“定”境下,至诚至正之心,可以根据已知的情况,事物的道理,去推算出未来会发生的事!

  这也验证了《心学》中“心即理”的道理,只要不断的“格心”,让本心保持不善不恶如同天理的状态,就能“尽其性”!

  所以《中庸》里才会有“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止。故至诚如神。”

  祸福都能提前预料,“至诚”就好像神明一样微妙神奇!

  ……

  高景忙着收束心神,让乱起来的心重新归正。

  韩非却惊讶的看着他,道:“小师叔怎么知道我看到了什么?”

  高景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等自己的心灵重新“正”了,才开口道:“你一心一意想要拯救韩国,为此甚至入了“定”,可见意诚心正……

  问题是,韩国救得了吗?”

  韩非沉默了片刻,耸肩洒脱的道:“小师叔说的是,不过救不救得了,总得去试试。”

  高景叹了口气,道:“所以你会死,我一点也不意外。”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大气魄,大胸怀!

  难怪韩非能入“定”。

  韩非眼珠一转,转移话题,问道:“小师叔,你觉得天地间,是否有一种超越凡人的力量,在冥冥中掌控着命运?”

  高景一挑眉,好笑道:“这与我何干?”

  韩非不解,问道:“怎么没有关系?”

  高景摇头,道:“我的心即是“天理”,心外无物,不往外求,所以是否有这种力量,跟我没关系,我只会依照本心而动,以良知,知行合一!”

  “这就是小师叔的“心学”?有些像道家天宗的观念……”

  韩非若有所思,片刻后才感慨道:“以前听小师叔讲心学,只觉得都是荒诞之言,如今才发现,这“心学”若水之寒,若火之热……”

  说完,韩非盯着高景,突然把酒壶往前一递:“小师叔,要不要陪我喝酒?”

  高景古怪的看着他:“我还是个孩子!”

  韩非:“……小师叔其实也想喝,对吧?既然心……不对,是意动了,那为什么不喝?”

  高景舔嘴唇的动作一顿,苦着脸道:“我心境不够,还处在“克己”的阶段,当然要克制自己的“意”了!”

  韩非恍然道:“就好像小师叔明明对习武很感兴趣,却始终没有去学习一样。”

  高景点头,道:“恩,我怕分心。”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