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章 哗众取宠,还蔫儿坏!_卷王娘娘来了,快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冷了脸,说为她做主,结果孙嬷嬷又不肯了,怎么劝都劝不动,还连着说了一车子的好话,言语间极尽维护,就怕秦嬷嬷找武梨的麻烦。

  她将经过道出,又仔细回忆:“奴婢观其形容,句句发自肺腑,不像假话,后头在奴婢仔细询问下,才肯说出实情,原来啊,人家武府待她好着呢,好吃好喝供着,日日嘘寒问暖,事事周到上心。”

  太后不明白了,插话问:“那怎的清减这么多?”

  秦嬷嬷“嗐”了一声,说道:“那是劳心劳的。这老货,当年得您一句夸赞,便赖着脸子不思进取,总拿您的话说事,多有备懒。这下好了,自个学艺不精,人家武小主稍微想多学些,她便扛不住了,合该有人治她。”

  太后哑然失笑,没想到是这缘由。

  只是她终究觉得有些夸张了,却并未继续深究,只以为是孙嬷嬷的问题。

  秦嬷嬷接着说:“奴婢今日观察了一日武小主,瞧着是个聪慧厚道的主儿,最难得的是胸怀坦荡,极有韧性。”

  “就拿秀女被罚这事说吧,武小主为了大家伙儿不被罚,事前都说明白了,可没人信她,她又能如何,事后面对秀女的微词,她也不放在心上,反而有些忧心,瞧着心眼便实在。”

  太后颔首赞同:“听着像个好孩子。”

  秦嬷嬷原想通过孙嬷嬷和锦绣台上的事,引出梨花的不同,听到太后这句话,只得忍下推荐的心。

  宫里人讲话,听话要听音。

  “听着像”几个字就清清楚楚表明了太后的态度:她依旧不看好梨花,即便是赢了李若仪这事,在她看来也没什么。

  先前问秦嬷嬷对二人的看法,太后也更多关注在李若仪身上,而不是梨花。

  秦嬷嬷心头微微叹息,她能理解太后这种心情,毕竟没有亲眼见到锦绣台上那幕,谁能信呢。

  她不再就梨花这话题说,而是提起一事:“太后娘娘,今儿个锦绣台上,奴婢瞧见了苍辰殿的小太监。”

  太后惊得站了起来:“什么?”

  ……

  苍辰殿,就寝时分。

  张德发看着思绪不明的皇帝,趁着更衣时刻,将憋了一日的事儿趁机提了提:“万岁爷,今儿个迟到的秀女,可被狠狠教了一通规矩。”

  尉迟恭正思索着政事,对他提的并不感兴趣,连个眼神都没分过去,但也懒得阻止。

  自召见武定邦后,便一直如此。

  张德只好边更衣,边自说自话:

  “也是奇了,二十来个秀女竟扎堆迟到,只有一位秀女准时,还到的很早。后头奴才去打听了,才知晓出了点意外,皇城门堵了,将集中到来的秀女堵在了外头……”

  这就是张公公的高明之处了。

  一番话看着絮絮叨叨的,但既解释了引发宫道被堵的缘由,尽了职责,又暗搓搓提起了梨花。

  要是皇帝不感兴趣,过了他就不会再提。

  果然这话一出,尉迟恭停下思绪,脑中回想起一个身影:“可是站在梨花树下那位?”

  张德发心里一喜,要一般人还真反应不过来皇帝问的是什么,但他可是待在皇帝身边多年的人。

  他知皇帝只关心他关心的,其余皆不过耳,不经意提起的那位秀女显然是引起了注意。

  他赶紧道:“正是,那位小主姓吴,乃是工部从六品员外郎吴甄之女。说来这位秀女好本事啊,连那有礼仪典范美誉的李秀女都赢了,让其余秀女被狠狠罚了一顿。”

  “继续!”尉迟恭不认识什么狗屁礼仪典范,礼仪典范本身就扯淡,但不妨碍他看热闹。

  张德发连忙热切地将前因后果一说,也没耽误手上的功夫,不一会儿衣就差不多更完了。

  尉迟恭冷峻的面容柔和下来,轻哼一声:“哗众取宠,还蔫儿坏!”

  别人看不出那秀女的路数,他瞧的一清二楚,不过想做到也并非易事便是了。

  他眼里倒是有些欣赏,嘴上却还是说:“既是圣德皇后废止的古礼,又拿出来作甚,朕看得治她个大不敬之罪。”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