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7章 震惊两百年_卷王娘娘来了,快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部的工作效率空前绝后,朝臣互相内卷。

  有位工部大臣突然发现管辖的官窑,流通到民间的瓷器品相上升了一个档次,同时数量增加不少。

  自古官窑出产的瓷器,主要供给宫中使用。

  以前朝代的官窑,烧出品相不好的瓷器皆会销毁,但本朝某任抠门爱财的天子觉得浪费,脑洞大开,开创先河地将这些瓷器卖到民间。

  官窑出产的瓷器,民窑没法比,即便在宫里看来品相不好的瓷器,在民间亦是难得的上品。

  这个天子抠门是抠门,但深谙理财治国之道。

  他既不想得个官与民争利的坏名头,也想明明白白把钱给赚了,最好还能博个好名声。

  于是这个天子想了一招,特别交代把卖价定得很高,同时限量售卖,接着让人专门挑上层人士,传出天子御用官窑的瓷器流出的消息。

  果然富人闻风而来,争相追捧,纷纷以家中有官窑烧制的瓷器为荣。

  有些富贵人家甚至千辛万苦抢回一套瓷器,就为给女儿做嫁妆。

  被这个天子这么一捯饬,大商贾大地主富人的韭菜被一茬茬收割,百姓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

  官窑流出的瓷器,压根没对民窑造成冲击。

  当时的大臣们原本极力反对。

  哪有天子这么干的,多丢份儿啊,不得落个贪财的千古骂名么,给后人造成极其不良影响。

  便在这时,这个天子又大手一挥,宣布把赚到的白银五成入国库,用于兴修水利救灾救民。

  大臣们见状纷纷熄火,能给国库创收,又没损害百姓利益,富人求着来买,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不为。

  于是纷纷改口,冠冕堂皇地说吾皇圣明,让本该销毁的瓷器发挥更大的作用,切切实实替百姓做实事,真乃千古明君。

  至于另外五成白银入天子私库,大臣们选择性装瞎,完全没异议。

  就这样,官窑这个传统流传至今。

  但这位工部大臣发现不对了,品相不好的能流通到民间,品相好的怎么也卖到民间?

  而且数量增加那么多,万一宫里不够用,他十个脑袋都不够砍,于是开始调查此事。

  无独有偶,户部的一位大臣算账时忽然发现国库瓷器收入翻了几倍,感觉事有蹊跷,也开始调查。

  两方人马同时调查同一件事,查来查去发现,发现官窑最新季度烧制陶瓷的失败率大大下降,产量大增,故而流到民间的瓷器品相和数量跟着上涨。

  两部大臣于是乎大喜,敏锐觉察立功的时候到了,争着抢着将功劳揽在自己部中,就这么争了起来。

  他们起初在朝会上吵,但皇帝根本不吃他们那套,只淡淡地问一句:“官窑瓷器何故大增,几位爱卿可知?”

  两部大臣一下子哑火了,他们查的过程中知道另一方人马也在查,怕被抢先一步,故而没怎么探明情况就抢着表功。

  而且在他们看来,官窑的产量增加了,肯定烧制瓷器的工匠技术好啊,还能是什么原因。

  可皇帝当场驳了回来:“难不成工匠的技艺突然便能变好?那从前为何不变,藏拙不成?”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