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90章:历史系的初舞台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历史系的新生见面会正式开始,地点就在文史楼一楼的阶梯教室。五十年代建造的文史楼,建成之初,一楼是教室,二楼分东西两边,作为历史系和中文系的办公室和教研室,三楼是图书馆阅览室。

  到了现在,一楼还是教室,二楼还是办公室跟教研室,但历史系跟中文系已经搬迁出去,剩下占据一个角落的考古专业,二楼的其他地方也都改成教室,至于三楼,依旧是考古专业的阅览室收藏室。

  如果说,静园二院是历史系的大本营,那么文史楼二楼考古专业的自留地,这个自留地一直到鸣鹤园的新办公楼建成。

  所以,相比较较二院的陌生,对文史楼,苏亦就熟悉多了。

  之前复试,他可是在文史楼三楼阅览室待了快一周的时间。

  北大历史系78级新生,加起来七八十个,具体多少个,苏亦没太清楚,但肯定不超过九十。

  就算加上他们几个研究生,整个阶梯教室也绰绰有余。

  跟两千多人的新生开学典礼相比较,历史系七八十人的新生见面会就是小场面了。

  但该来的领导都来了。

  系主任邓广铭先生、副主任张芝联先生,考古教研室主任苏秉琦、副主任宿白两位先生也悉数到齐。

  随同而来的还有诸位老师,人数不少,不一一赘述。

  因为是新生见面会,肯定是老师见学生,学生见老师。

  这场见面会没有主持人,非要说主持人的话,整场见面就只有一个支持人邓广铭先生。

  跟苏秉琦先生一样,邓广铭先生脸型并不小,脸宽气场强,除此之外,他的声音跟苏秉琦先生不一样,很洪亮,在讲台上讲话的时候,穿透力十足,气场极强。

  这也是跟他身体好有关,苏秉琦先生讲话除了带些许的乡音之外,就是因为他的肠胃不好,声音低沉,所以,在课堂上,如果不是坐在前排,很难听清楚对方讲课内容。

  然而,邓广铭先生却不一样,他讲话的时候,中气十足,给人很强的信服力。

  也难怪,历史系的学生,谁不知道邓主任是大名鼎鼎的史学专家啊。

  邓主任的名头,在每一个学生心中都是如雷贯耳,再加上,78级学生,大部分都三十以上,像苏亦的这样的,更是独苗,所以,大家既然选择了历史系那么对于邓主任的学术成就肯定是一清二楚。

  所以,苏亦就听到后排有学生在小声嘀咕,“感觉咱们邓主任的气场比周校长强多了。”

  苏亦听到这话,哑然失笑。

  这估计就是文科大佬跟理科大佬之间的区别的。

  前者更加外露,后者更加内敛。

  但要论对文字的引用,肯定是前者强于后者,至于讲话的艺术,苏亦承认邓主任的发言更让人舒服并且有亲切感。

  周校长太远,研究的方向也太高深莫测,理论物理?不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