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3 353(二更) 旱地惊雷……_[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这对刘备来说绝不是寻常的一天。

  长安这个城市于他而言原本就是陌生的,现在经历了从光熹三年的八月到建安四年的三月间种种变化,变成了与邺城朝廷治下更加不同的样子。

  那个“乐平月报三月刊贩售”的消息,在刘备于典韦的“陪同”之下朝着城中走入的时候变得越发清楚,不过很快这个声音又被别的声音给压了下去。

  刘备觉得他应当感谢于自己的耳力还不差,能将这些扩散开来的声音都给听个清楚。

  距离长安城门最近的这一片或许也是在城中的身份相对更低的一批,只比起居住在长安郭区的那些要稍有身价而已。

  于是在这其中混杂着的,便是对城中坊市降价物事的探讨,春耕季节将至城中冬衣店铺打折的吆喝,以及城北池阳医学院和画院招生开启的通传。

  又正有两个与刘备擦身而过的孩子说起三月刊上的内容,说的是今岁的棉花扩种计划。

  “原来棉花是长成这个样子的啊……我原本还以为会是一棵树上长出一堆的云絮,看起来就像是个放大的蘑菇一样。”

  刘备听到这里忽然一愣。

  等等,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听闻棉花所做的衣衫最早传到邺城来的时候,袁绍就意图和乔琰那边交换棉花种子,但对方提出的价格大大超过了他所能承受的数额。

  按照袁绍的说法是,“就算她乔烨舒移栽棉花树不容易,但既是木植,我们这边要种起来也不可能容易,数十张羊皮才换一颗种子,要长成到能结果生棉的地步只怕也要数年,要是一个不慎还会将其种死了,简直就是个亏本的买卖。”

  这买卖袁绍当然不打算做,毕竟他又没有钱多烧得慌。

  这话刘备是有所听闻的,以至于他也早对棉花树生出了些联想。

  眼下这么一听,又显然并非如此。

  他朝着典韦问道:“可否劳烦先让我买上一份月报?”

  刘备虽然是囚徒,但按照乔琰在徐州的说法,他这个囚徒也没那么拘束。

  在他们离开前,乔琰甚至还与典韦说过,等抵达了长安后令程昱稍微看着点他就行了,不必费心太多。

  倘若刘虞这位做天子的对刘备给出了赦免,他们也就更不用对他做出什么限制,尤其不用去限制他与谁往来。

  现在只是需要一份乐平月报,顶多就是他在抵达长安后需要对此地再多些认知,好像不在需要被阻拦的范畴上。

  典韦招了招手,当即有人替刘备去买报纸去了。

  刘备的目光短暂地停留在了那条依然有旅人因新奇感而驻足的道路上,并未等待多久,那份三月刊的乐平月报就已经送到了他的手中。

  他打开就见,除却对今年天灾的预防警告之外,占据版面最多的的确是那两个孩童提到的棉花。

  其中一页上正是那棉花的图样、其沿革历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