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章 第五十四话:东想西想_娇娘发家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少了。

  倒是张胡瓜和周石头两个,来来回回好几趟,背回来不少斑竹壳。

  昨晚泡上的四十五斤糯米都包完了,要趁夜包也是不行了,所以宋秋谢过了帮忙做工的人,就让他们先回去歇息了。

  差的,明儿一早再补上,也是来得及的。

  今儿这一天实在是太困太累了,毕竟从昨晚就开始忙活的。

  也没心思弄什么吃的了,宋秋勉强撑着,将包好的粽子晾着不沾水,在水缸边的阴凉地方放着,免得一晚上会坏,才生火煮出了两碗盐稀饭来吃了,洗巴洗巴,几乎是沾枕头就睡了个昏天黑地。

  一觉睡醒,浑身的劲都回来了,宋秋精气十足的起身,将昨儿下晌回来泡上的米淘洗出来,做工的人也都陆续来了。

  一起将还差的数量包出来,这边灶上和张家的灶上也已经煮起了粽子来。

  天将亮的就开始煮粽子,一直到巳时许(上午十点多),所有的粽子都煮出来了,其中,宋文知预订的大粽子一百个,九子粽三十串,再加上昨儿市集上预订的,两百个大粽子,六十串九子粽。

  而老袁氏带着其他人一直在包粽子,明儿的预订数量更多,今儿指定是要忙活一天的。

  昨儿泡上的两百斤糯米先才用了大概二十来斤,剩下的只怕都要包上才会够。

  不过宋秋已经暂时顾不上家里这块了,所幸都包顺手了,又有老袁氏看着,所以宋秋不担心,跟着周五斤一起坐着牛车出发往镇上去送粽子去。

  牛车晃晃悠悠的速度再快也快不了多少,只是一路不停歇能节省一些时间罢了,左不过也跟走路差不了多少,拉的东西又多。

  宋秋晃着双脚,一边看着官道两旁的风景,时不时有马车骡车经过,偶尔还有骑着高头大马的人飞驰而过,那速度,十分引人羡慕。

  就是自行车跟跑车的区别啊。

  盘石镇繁华,这又是南北必经的官道,每天人来人往的,自然热闹。

  见识了无数马车和高头大马超过这牛车扬长而去,宋秋微微露出羡慕的眼光。

  什么时候有钱了,能买辆马车多好?松山村离镇上实在太远了,这坐牛车一来回就是将近七个小时,太耽搁事了。

  只是马车她也不会赶啊,牛车她也不会,那到时候买了马车也是白搭呀。

  但骑马的话,她前世倒也跟朋友一起去马场骑过,不过那马温顺,又有人在旁一直护着,就没撒丫子跑过,不知道这里的马凶不凶,关键她也不敢单独骑啊。

  要不然还是买牛车?专门用别人的牛车也不好,人家还有别的事呢,总不能一直将着你,就算给车钱也不行啊。

  时不时就要用车的,随喊随来也是不好。

  或者买骡车?还是驴车?

  也不知牛车快还是这两个快?

  是个什么价钱她也不清楚。

  现在也是先想想吧,还差钱呢。

  宋秋脑子里南辕北辙的想着,一会儿这里一会儿那里,没个停歇的时候,时间倒是过得很快,眼见着就到镇口了。

  进了镇子,已经是午时末未时初左右了,斗大的太阳照在人身上,热的不得了。

  宋秋都怕粽子给晒馊了,特意用大大的芭蕉叶子给木桶都罩住的,挡去些燥热。

  一路进了安康坊,市集一条街除了早市也是有午市和晚市的,只不过人没有早市多,摆摊的也没有早市多罢了。

  所以摊位费也要少些,只需两文就行。

  能这个点还在市集摆摊的,多都是镇上附近的百姓或是专门以此为生的摊贩。

  宋秋交了摊位费拿到了木牌,就赶紧和周五斤一起将粽子都搬过去,就在打头的位置就有一个摊位。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