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2章 312中庸之道_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姓们不得不承受无处不在的胥吏之害,两宋如此,今后亦会如此。”

  朱元璋其实清楚这件事,否则也不会给典吏发月俸。

  大明民夫工匠的饮食标准是“每名日给粟米一升”;

  长工的饮食标准是一年“吃米五石五斗”,每天大约吃米一点五三升。

  而典吏的俸禄,即便考虑到老人孩子少吃一些,也只勉强够一个五口之家不挨饿,而不会有盈余。

  府州县典吏中的外地人月薪五斗,则是连五口之家也养不活。

  朱元璋的考量,大概是认为这些外地人不会将全家老小都带到工作地。

  而且朱元璋对于胥吏很是鄙视,洪武四年他开科举的时候,中书省建议允许“府州县学生员、民间俊秀子弟及学官、吏胥习举业者”全都来参加考试。

  朱元璋特别指示说:“惟吏胥心术已坏,不许应试。”

  因为胥吏这个职业在他看来是天然造就坏人的职业。

  即使他手下不少人都是胥吏出身,连他最看重的女婿也是,但都没有让他对这个群体改变一丝一毫的看法。

  天底下各处衙门都少不了要用胥吏,但良家子弟只要做了胥吏,其道德与品性便已无法挽救,便极少有不祸害百姓者。

  再过几年,老朱就要把胥吏列为贱籍了。

  “现在胥吏的问题,朕倒是想要改变。”朱元璋依旧看着地图:

  “但朕手里没有太多的钱财,不过那些书吏以及差役倒是也可以暂且给一些粮食,叫他们全都登记造册,先统计一二,此事咱会叫胡惟庸去干。”

  王布犁并没有出声,说实在的朱元璋肉疼支出的钱财。

  现在面对问题又选择给,完全就是为了他的统治更好进行下去罢了。

  所以在基层,没钱我很难帮你办事,可太适用于大明了。

  朱元璋不是不懂,他只是依照前朝的惯性,不想给罢了。

  “其实对于官员朕也是有些失望的,难不成今后大明的官员不考科举,反倒要考征收赋税、征发劳役调度、熟读大明律令这些吗?”

  “陛下,也不是不能这样考啊。”

  “嗯?”

  朱元璋本来就是随口一说的话,未曾想获得了王布犁的赞同。

  王布犁站起身来走到朱元璋旁边,指着地图道:

  “陛下暂停科举,不就是不想将来的朝廷官员全都被江南一派掌握吗?”

  朱元璋点点头,他其实就是这么想的。

  那些江南的士大夫们没有一个好人,真以为朕不知道他们当初为什么会攀附上来吗?

  有我在,你们哪一个都别想得逞!

  但王布犁那句人亡政息的话,实在是给老朱头上浇冰水。

  当初在县衙同王布犁辩论,不过是加强了他要立即停止科举的决心,可是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让国子监大批学习前往北方去历练,也是朱元璋的一种量产官员的尝试。

  否则也不会按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