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章红袖侍酒_回到明朝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侍讲学士名叫杨廷和,十二岁时就是名满巴蜀的神童,由学政特批跳过童生、秀才直接考上举人,十九岁中进士,二十岁入翰林,那一溜儿辉煌,杨凌的学历跟人家一比。可真是米粒光华与日月争辉了。

  好在这位年近五旬的杨学士为人很随和,平素说话也绝不因为自已饱读诗书就开口闭口地充满酸腐气,两人一番攀谈,杨凌对这位侍讲大学士顿生好感。

  杨廷和本来只是碍于皇帝的面子,才受了詹士府差遣前来看望,对这位秀才出身、火箭般串升起来的帝前宠儿,他心中也是不以为然的。

  可是一经攀谈,杨廷和发觉这位秀才说话虽然杂乱无章。对于种种事务的看法没有一个系统的观念。但是每每口出奇语,必一言中的。或能道出其中厉害,若能举出解决之法,虽然有些奇思妙想过于激进,未必适合朝廷采用,但是这种超人一等的见识就是许多饱读诗书地宿儒也想不出来,有时漫不经心的一句话,细细想来竟是大有道理,杨廷和不禁对他刮目相看,顿时收了怠慢之心。

  幸好杨凌不知道这位本家的赫赫威名,与他攀谈时想起点什么才无所顾忌地放胆直言。他的学问虽比不得杨廷和,可是偶尔随意一句话,有可能就是后世有识之士观诸历史后总结作下的结论,他这时说出来,在杨廷和眼中,自然觉得此人颇有远见,见识不凡。

  这就象一个顽童和一个武林高手,顽童无意间地一句话,一个举动,恰好蕴含了什么至理在里面,他自已虽茫然不知,可是看在行家眼里,却是大受启发。

  杨凌说的那些不成系统的错错落落的观点、见识,杨廷和可不敢以为这些发人深省、前所未闻地话杨凌本人也不知就里,还道人家是不肯深谈。

  但他学问何等深厚,只消受此启发,结和他的学识和经验,自然推演衍化出真正可以施之于朝政的举措,这一来杨廷和可不敢当他是不学无术之辈了,还道此人深藏不露,不由对他肃然起敬。

  杨大学士倒不忌才,回去后提及杨凌,颇多赞誉。杨廷和在翰林院中是极有威望的才子,有他一句赞语,再加上那个新晋的翰林严嵩没命地吹捧,原本对于杨凌越级高升,比他们苦读多年还在翰林院熬年头混日子感觉不满的翰林们可不敢太张狂了,原本经常公开斥责杨凌秀才出身、难称大任的马上少得多了,这桩好处倒是杨凌始料未及。

  李铎戴义等人其实第二天来看了杨凌后便赶回泰陵去了,倒不是他们伤势好的比杨凌更快,而是现在他们巴不得当初被洪钟打地再狠一点,如果他们被抬回泰陵督工,才显出他们对朝廷的忠诚呢。

  杨凌这回也学了个乖巧,不敢再怠慢公事贻人口实,本想跟着赶回泰陵去。戴义却以为他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