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章 论道大会(3)_诸天从越女剑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良瑜缓了半晌回过神,低头看着脚边的壮汉,哭笑不得:“还请起来,我也不过是一个寻道之人,如何能做得了你师父?”顿了顿,又道,“况且,武道修行之法,我已尽数道出,你亦尽知,不必拜我为师!”

  壮汉闻言,并不松手,摇着头,神色坚定地说道:“武祖施恩于我等,传授武道,我心生敬意,欲终生侍奉您左右!”

  听到这番话,王良瑜脸上的神情瞬间僵住,心知不妙。

  世人都说,春秋时代礼崩乐坏,但这个时代的人们,仍旧保留着令后世人难以想象的,纯粹的道德观念。

  所以,有“士为知己者死”,有宋襄公“泓水之战”,有华豹“不更射为鄙”。

  不出王良瑜所料,壮汉话音刚落,又有数人跳入论道台,径直跪在王良瑜身前,与壮汉一般无二,拜请为弟子。

  看着跪在身前的十几人,王良瑜有些头疼,张口想要拒绝,又怕这些人死脑筋,直接来个自刎,血洒论道台。

  当年,伍子胥在逃离楚国的路上,偶遇一船夫,得其襄助成功渡江,后伍子胥疑其泄露行踪,船夫为表清白,自溺而亡。

  一个船夫尚且因被疑清白而选择自溺,这些武道有成的昂然武者,又怎么不会因为被拒而自刎呢?

  不要怀疑,这样的事情,在春秋时代比比皆是。

  王良瑜沉吟良久,终是点头答应下来,将十几人全都收入门下。

  有了先例,更多的人跳入论道台,纷纷拜师。

  王良瑜见此情形,知道无法拒绝,索性一股脑儿全收下。

  短短半刻钟,偌大的论道台就被王良瑜及其一众弟子站满了,全场的武道修行者,不说十成,九成都成了王良瑜的弟子,甚至还有其他诸子百家的弟子跃跃欲试。

  王良瑜对武道修行者来者不拒,但对其他诸子百家的弟子,却是委婉拒绝。

  因为,王良瑜不想引发道统之争,争抢他人弟子,最是遭人嫉恨的。

  武道初生,可架不住这样的争斗。

  更重要的是,王良瑜心中有一个更为大胆的念头。

  再次拒绝一位出身齐国管仲学派的青年,王良瑜将一众弟子赶下台,然后冲着四方拱手道饶:“诸位见谅,因在下之事耽误了论道正事,还请诸位海涵!”顿了顿,又轻吐一口气,缓声说道,“武道筑基功名为武道筑基,实则是强身健体的法门,想来不会关碍尔等修行之法,不拘是何家何派,皆可修习,不必非要拜入吾之门中。”

  “内功和养穴等法,恐与诸位道基有别,需得小心谨慎,酌情修炼,取长补短。”

  不等四周众人回过神,王良瑜又继续道:“论道大会旨在论道交流,吾之武道若是有益于诸位,有益于天下,有益于人族,传诸九州四海乃吾之大幸,亦是吾之大愿!”

  一番升华,令所有人都心悦诚服,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