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1 文字异形_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人物的形式对其一生展开叙述。

  每一篇都是一个人物的传记,听起来似乎很有趣。

  实际上,历史上的人物都是相互影响,在同一个时期,会有不同的大事件发生,纪传体的史书在理解同一时期的格局之时,就会显得相当零碎。

  而编年体则是以年代为线索去记录史实,好处就是能够纵览这一段时期发生的事情。

  坏处也很明显,人物就会显得零散,往往有些人物的出场会让人相当糊涂。

  因此,即便历史中有着组多引人瞩目的谜团,有着许多值得探索的神秘,但是人们还是相当的抵触,更愿意听别人讲述。

  更别提文字这种错综复杂,前后交织的体系。

  相当让人头疼。

  八百里秦川文物揽胜,地下所埋藏的珍宝数不胜数。

  扶风县同岐山县所在的关中地区,被人们称作是周原。

  这里是周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周人顶礼膜拜、祭祀天地祖宗的圣地。

  在这里,地下文物的丰富程度,世所罕见,其中就包括有举世闻名的毛公鼎,大盂鼎,大克鼎,墙盘等一大批青铜重器。

  时至今日,这里仍旧有稀世珍宝面世。

  因此,包括周原在内的宝鸡地区,被人们称为“青铜器之乡”。

  而很多人都会好奇,这些青铜器的体型巨大,想要熔铸需要有极高明的工艺,那么在生产资料都匮乏的商周时期,到底是如何铸造这些精美的青铜器的呢?

  在周原的李家村中,一个考古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座三千年前的铸铜作坊,在这个地方被发现。

  这毫无疑问,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透过这些曾经被古人精心雕琢过的纹饰和模具,能够看到那一段曾经被尘封着的岁月。

  在如今,人们通常会使用失蜡法重造那些几千年前精美的青铜器,那么,在三千年前,上古的先民又是如何将体型巨大的青铜器铸造成型的呢?

  而在这其中,毫无疑问的要提到后母戊鼎,以前也被叫做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重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如此沉重而巨大的青铜鼎,一般的铸造方法已经难以适用,那么它又是如何铸造的呢?

  后母戊鼎,除去鼎耳需要单独铸造之外,鼎身一共需要外范二十四块拼合。

  如果用可熔铜公斤的容器冶炼,则需要两三百人合作才能完成。

  后母戊鼎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

  根据铸痕观察,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

  鼎身共使用8块陶范,每个鼎足各使用3块陶范,器底及器内各使用4块陶范。

  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

  铸造此鼎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