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灵体还能有这妙用?_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这个话题其实并没有太多需要考究的必要。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大秦梦想中,千秋万世的基业,最终二世而亡,继任者们对前朝是什么样的态度,那可想而知了。

  更何况,古代大臣们劝谏皇帝,都喜欢用以前的典故例子。

  而秦朝,这很明显的可以使用嘛。

  皇帝想要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立马就会有大臣上来劝谏。

  你看那个秦朝,厉不厉害?为什么二世而亡了?

  不就是因为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以至于劳民伤财吗。

  死人是不会说话的,更何况是已经故去的朝代了。

  大臣们喜欢用前朝的案例来劝谏本朝的帝王,那都是常事。

  而秦始皇的案例,用起来也方便,名气又大,为什么不用呢。

  这样一来二去,用的人多了,自然关于秦王暴政的论调就确立下来了。

  从此大家都心照不宣,至于秦始皇的名声,又不是本朝的皇帝,担心这个干嘛?

  难不成始皇帝还能从骊山里面跑出来不成?

  说的人多,宣传到位,再加上文人们酷爱借古喻今,始皇帝残暴不仁的调调从此根深蒂固。

  老百姓也没有研究过什么历史,上面说什么下面就是什么,传的还更加邪乎。

  上面说秦始皇修筑长城死了很多人,民怨沸腾。

  下面传着传着,干脆结合了一些故事,直接干出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至于真实的秦始皇是什么模样?大秦法律是不是像故事中的那么严苛,知道的人几乎是没有。

  大家也只能从史书之上的记载来进行推测。

  当然,后来因为考古发掘发现,秦朝法律并没有史书上所说的那么严苛,只是覆盖面极广而已。

  像被人津津乐道的陈胜吴广起义,说的就是因为他们迟到了,担心被处死,因此悍然造反,最终带起了一阵造反狂潮,以至于秦朝灭亡。

  所以,秦朝灭亡是因为一次迟到?

  《史记》之中记载的理由是陈胜吴广因为天降大雨耽误了期限,按照秦律,延误工期是要问斩的,横竖都是死,不如反了他。

  但是在云梦睡虎地中出土的大量关于秦朝法律文献的竹简上,可以发现事情并不是如此。

  按照秦律,失期三日五日,晬;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

  晬是训诫,而赀,则是罚款。

  因此,陈胜吴广这样因为天降大雨而迟到的,顶多了就是罚点钱而已,远不至死。

  当然,司马迁这样记载,真实与否暂且不去考虑,从他个人因素出发,也不过是为了给起义一个合理正当的理由而已。

  不然,怎么去证明新生王朝的合法性正统性?

  说自己是造反起家?那多不好听。

  换个说法,自己是为了拯救天下黎民于水火,推翻暴秦的残酷统治,最终才毅然决然,舍弃一切,斩白蛇起义!

  多好听,而且档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