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九章 终始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去!”

  背对着康德,没有人能够看到他落泪。

  康德感觉到了一种威慑力,他持着拂尘,缓缓地后退,绕过屏风,轻轻地掀开珠帘,站到了门口,缓缓地擦着泪。

  “康大监!里面……”

  杜构在门口浑身发抖,看着康德出来,他就预感到了什么。一旁杜荷脸色一变,顿时煞白起来,他知道,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克明……君臣一场,汝侍奉朕数十载,这一回,便让朕照顾汝吧。”

  言罢,李世民流着泪缓缓地扶住了杜如晦,让他安逸地躺下。

  “父亲大人——”

  伴随着杜构的一声哭嚎,整个杜宅,里里外外,不管是杜氏还是旁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变化。

  站在人群之中,张德目光凛然,他知道,杜如晦说服了皇帝,一个时代,就这么过去了。一个时代,就这么开始了。

  杜断,他断了一个时代。

  “老叔。”

  周围的人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开始哭了起来,唯有张德,就这么站在,牵着李象的手,神情虽有悲伤,却没有流泪。

  “象哥是要做甚么?”

  “我有点害怕……”

  “那老叔带你去外间吃点东西可好?”

  “好。”

  言罢,张德也不理会周围人惊异的目光,牵着李象的手,缓缓地转身离开了外庭,左右回廊,庭前庭中,不知道多少人看到他牵着李象,就这么不喜不悲面无表情地向外走着。

  “操之!”

  李震和张大象紧张无比,愣神片刻,立刻喊住了张德。

  张德转过头看着他们,然后露出一个微笑:“怎么?忘了杜相之言?要热闹!要热闹!要热闹啊!”

  “哥哥们,该操办事体啦,这光景,可容不得我们哭哭啼啼!”

  年长的还在犹豫,年纪最小的尉迟环,反而是头一个跳出来的,跟着张德就走。

  有人牵头,自然有人跟着,举凡是“忠义社”中的,居然都是神色一变,一咬牙,跟着张德就往外走。

  此时此刻,里面的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出去,外面的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出来。

  但是很快,四面八方早就准备妥当的队伍,都忙活了开来。

  不明状况的长安百姓,哪怕是刚刚搬去隆庆坊的,一见有热闹,都是围了过来,明明晓得皇帝在里面,可也不知道怎地,忽地有人高呼“嘿,杜相给咱们派糕饼小礼呢”。平地一声雷,炸了半个长安城!

  唢呐、琵琶、胡琴、优伶……吹拉弹唱的名角儿,广为人知的都知,一股脑儿就像是塞到了小小的逼仄屋子,果然是热闹了起来。

  “嘿!崔莺莺果然重出江湖啊!”

  “屁个崔莺莺,那是她调教的小娘,因跟杜相同姓,是杜相特意点了的角色,能唱三十几出戏,六七八种强调,甚是了得。”

  “咦?莫不是崔都知手里的‘十色’之一,行十的杜娘子?”

  “正是杜十娘!”

  “这光景……请个杜十娘,这合适吗?”

  “杜相特意点的,你待怎地?杜相的事体,还要你来指摘?”

  “不敢、不敢……”

  热闹之间,却听得一处戏台传来了腔调婉转的女郎之声。

  “自古道,食君禄当报君心,怎能够图安乐享受太平……”

  正啃着一只鲜肉馒头的李象歪着脑袋,嘴里含糊不清地问张德:“老叔?那女子唱的是甚么?好像在哪里听过。”

  张德笑了笑,抚摸着李象的脑袋,正要回答,却听旁边尉迟环手里也拿着个鲜肉馒头开口说道:“殿下听过的想来有点不同,这是诸葛武侯的《出师表》。”

  “噢,果然我听过。”

  而此时,杜宅深处,李世民同样听到了这里的唱腔,纵使早有心理准备,可当真有人按照杜如晦遗愿这么操办葬礼的时候,他的表情还是变得相当难看。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