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四章 过时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这份热闹,李芷儿敢断言,没有张德,那必定不会有这般的规模。

  车水马龙……什么时候平民百姓也能有资格“车水马龙”了?

  “曲江夜宴,文章故事。”

  安平嘟囔了一声,旁人听了,只会觉得一头雾水。但她此刻心中,却是悠悠然的得意,她知道自家汉子素来瞧不上“花团锦簇的文章”“豪放婉约的诗词”,哪怕自家汉子半个字也憋不出来,也只会写一首《黑乌访春柳》这等文字。

  时人追捧精妙文字,举凡“名篇”,都是几经传唱。

  但在张德那里,不过是一句话:能作价几何?

  任你读书人如何跳脚谩骂,任你毁谤攻讦,这文字,都该有价钱,也该有价钱。有了价钱,人人都可掏钱去买,到那时候,士大夫咬牙切齿跳脚捶胸,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贩夫走卒苍头黔首,也跟他们读一样的诗篇,写一样的文章。

  气不气?恨不恨?难受不难受?

  偏偏拿张德没办法。

  李芷儿喜欢的丈夫,便是如此的丈夫。

  笃笃。

  房门被敲响,站门口的张沧一脸颓丧,看着屋内窗前的李芷儿。

  “进来。”

  张沧迈步进去,深吸一口气,上前道:“阿娘。”

  “皇帝让康德前往长安,你应该听说了。”

  张沧一愣,本能地想要摇头,但李芷儿根本就没有看他,也就看着窗外的风景。

  “是。”

  “是不是觉得时机一到,一遇风云化作龙?”

  略带嘲弄的语气,让张沧很是不爽,低着头不说话。

  “你阿公教你的东西,并未过时。只是,这贞观朝,过时了。”

  李芷儿扭头看着儿子,面带微笑,“你懂过时的意思吗?”

  张沧还是一言不发,依旧低着头,他在武汉时,能够理解自己老子的“远大理想”,但他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继承这一切“伟业”的人,不能是他?

  “你从未听过你阿耶说过任何志向吧。”

  “嗯?”

  “因为志向从来不是说的。”

  武德、贞观两朝英杰,几乎每个惊才绝艳之辈的志向都在变化,唯有张德,李芷儿很清楚,从她十四岁认识张德以来二十年,从未动摇过。

  没有任何外物,可以动摇他。

  心志之坚决,行事之刻板,二十年来从未有过一丝变化。都是稳步地、有序地,朝着某个方向,一步步一寸寸地挪动。

  倘使再回溯过往,何坦之对自家郎君的感慨,只会比李芷儿更甚。

  什么散财童子,什么半步驸马,什么公侯人家……浮云啊。

  说“不忘初心”者多,但能做到的,寥寥无几。

  “陪我入宫面圣,如何?”

  李芷儿依旧面带微笑,很平静地说着话,“也好让你看看,你和这过时贞观朝中的顶尖英雄,差了多少。”

  “阿娘……”

  “嗯?”

  “是。”

  这一次,张沧更加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母亲固然是爱着自己,但更爱自己的父亲。

  “唉……”

  喟然一叹,出门之前,张沧双手拍在脸上,用力地搓了搓,深吸一口气,精神振作地走了出去。

  而此时,康德还没有入长安城,但李渊已经到了东宫。

  太子府中,李渊难得神情有些严肃,问一脸淡定的李承乾:“你莫要有任何想法。”

  “大父放心,我省得。”

  李承乾反过来安慰李渊也似地点点头,“放心。”

  “那就好。”

  李渊松了口气,整个人都是轻松起来:“不拘二郎让你如何,你一并应了就是。天下有二十五年太子,也有二十五年太皇,老夫应该还能再撑几年。”

  说罢,李渊还抖了抖手脚,还摆了个散手架势,让李承乾哈哈一笑:“大父还真是老当益壮,廉颇不如大父甚多。”

  “廉颇算个屁……”

  李渊得意洋洋,竖耳一听,道,“这康德到了啊。”

  东宫外,一阵热闹,康德额头上冒着汗,脚步很快地往前走。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