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五章 诱之以利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年积累,除了调整汉胡比例之外,一应技术上的人才,都要培养累积。一个合格的铁路劳工,培养起来也要一两年。但是,培养一个管理这些合格劳工的监工,则需要五年以上的新式教育。”

  纯粹出卖劳力的劳工,只需要靠疯狂地扩大生育,就可以做到。

  但是,管理这些劳工,让劳工不要自由散漫,有序地在工段上出卖劳力,就需要合格的基层管理者。

  铁路建设上的每一颗“螺丝钉”,都不是从封建王朝的土壤中挖掘出来的。

  “三十年太久。”

  程处弼摇摇头,“不瞒兄长,我是想要给西军子弟谋个出路。五年十年不打仗,当兵的日子就不好过,难捱啊。”

  “眼下要修,也是先修官道。铁路之事,可以先放一放,不过测绘论证诸事,可以先行。”

  言罢,张德又对程处弼道,“五年之内,尽量都迁徙蕃人、獠人、旧时西域诸国百姓南下,如此也是可行。”

  “分其田亩?”

  “总要诱之以利。”

  “也罢。”

  兄弟二人也只是先行讨论,涉及到具体的天竺大政,若是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这是万万不能的。

  而且敦煌宫方面,在消化西域之后,其职能会迅速衰退。尤其是商人把握市场规律是最敏感的,商屯的利润在衰退,“粮食换产本”的业务虽然还在进行,但很显然敦煌宫对于粮食的需求在降低。

  兵部已经有心把西域驻军的总后方,从敦煌迁徙到北庭,至于朝廷会不会继续盖个什么什么宫,那就不得而知。

  从翼国公府撤了之后,张德、李奉诫、程处弼三人又找了个地方讨论。李奉诫对于天竺的事情兴趣不大,他更加感兴趣的,就是“国族”概念在他的推动之下,有了新的转变。

  淮扬、苏杭的地方巨头,又非常欢迎这种概念。

  既能削弱皇权,又能动员更多的底层为他们服务。

  “兄长的意思是,最好让东南世族愿意投资天竺,从旁协助处弼?”

  “朝廷威严用起来虽好,但也要看时局变化。万一换了个皇帝,新皇登基的当口,怕是诸事停当,就难以为继。反倒是东南世族,如今实力恢复不少,自改元贞观以来,丁口增长甚是可观。”

  这几年南方的大型家族,人口增长率都相当喜人。如果碰上好机遇,直接就膨胀为一流世族,典型就是湖州徐氏。

  原本就是个小门小户,但有了徐孝德和徐惠,直接成为太湖望族,哪怕是传统的老大世族沈氏、虞氏,也发展大大不如。

  若非被李芷儿一巴掌打回原形,只怕膨胀的还要厉害。

  “只怕山高路远,大部分人不愿意冒险。”

  远海航行,如果经验不够丰富,死亡率高得惊人。早先探索期,往往十个探险队的船,失踪的就有九个,最后一个能回来的,都是运气好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