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我只是想做个好官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地能保证不死。秋粮没收的时候。也不知道哪里冒出来一批飞蝗,减产七成。”

  薛大鼎说起这些的时候,神色平静的很。

  一老一少就这么在大河旁的驿站客舍,喝着酒,看着大河淘淘。

  “所以老夫只有一个念头,让治下百姓能吃口饱饭,就行了。至于如何吃,用了什么手段,老夫不想管。”

  顿了顿,薛大鼎突然又道,“知道老夫为何愿意和丹阳郡公交涉么?”

  其实就是李德胜那点事情。

  “为何?”

  薛大鼎笑了笑:“沧州之地,能养活几人?老夫也是有些耳目的,河东薛氏这些年在河套颇有获利。加上太谷县县令王中的又因此评了个上中,转任河北。所以老夫相信,这羊毛,是能养活人的。”

  老少桌上,只有一条不算大的鲤鱼。长安城因为避国讳,不吃鲤鱼。跑来这河北,管皇帝姓啥呢,别说吃鲤鱼,我还吃木耳呢!黑木耳白木耳粉木耳,老子想吃就吃。皇帝你不是认李耳是祖宗么。

  “羊毛能养活人,但不是李兄那般做法。”

  圈地养羊这就完了?这么不是玩人么。李德胜捞了一票原物料钱,然后管地方官们去死,有种你们投个好胎,自己爸爸叫李客师啊。

  总之,广大中下层官僚们,很是蛋疼菊紧。

  “老夫岂能不知?只是当时漳河招募脚力,也着实增补百姓不少进项。后江南来的尖底船,又在沧州停靠,有人凭此发了一笔,老夫这才琢磨起来。”薛大鼎说到这里,又微微一笑,“待老夫一打听,才知晓,这江南来的船儿,泰半都姓张的。”

  老张嫩脸一红,以权谋私什么的,这不是基本国情么。

  沧州刺史没继续拿着个说事儿:“王中的专任东光县县令,老夫检校观州刺史,自然也是他的上司。与其交谈太谷县麻料生意之后,老夫才豁然开朗,原来这些物事,竟是出自操之一人之手,当真神人也。”

  你要是这样继续夸奖,我可当真啦。

  薛大鼎感慨道:“太谷县是个甚么光景,老夫还能不知?薛氏扎根河东,太谷县穷苦之极,竟是让县府一年能有六千贯的支用,数百年未闻之奇事。”

  “如这行走河北的玉麒麟,果有点石成金之能?”

  “薛公谬赞矣。”

  沧州刺史无视了梁丰县男的假惺惺谦虚,淡然道:“沧州若能经营得当,必成河北一宝地也。”

  沧州当然会成宝地,之前还没想在河北沧州搞点事情的。但因为三州刺史居然联手推了个木料仓出来,那要是不捞,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阶级属性?对得起自己作为工科狗。对造船工业的渴望?

  老子就指着远洋贸易大捞特捞呢,有多少船都不嫌多啊。

  “不过操之,听闻汝在辽东,亦收购木料?”

  “靺鞨人的小部族。无甚进项,便砍了木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