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很好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骡马牛羊。前几年跟着做皮子生意,也是小赚了一些。

  大唐立国二十年不到,天下新定,但贵族们的日子,已经逐渐从乱世之际的谨小慎微,逐渐得到了一种释放。

  尽管长孙皇后带头节俭,然而这活跃的经济,使得贵族们,不仅仅是日天操地这种新贵,哪怕是武德年的老旧贵族,也是在享受着为数不多的好日子。

  盐吃青海盐,糖吃凯旋糖。

  这不仅仅是贵族们的口头禅,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精致的,符合圣人教化的态度。至于皇帝皇后的号召……去******。

  落拓的贵族用爵位带来的人脉,去跟豪奢商人交结,然后把人脉和朋友圈,润物细无声地折现。

  一个贵族认识好几个贵族,对商人来说,认识一个贵族,就是多了一条路。这条路就是长线,而他们给介绍人的介绍费,是一种投资。

  但商人还是无法登上舞台,权贵们的舞台,在这个贞观八年,还带着浓烈的南北朝气息,怎么可能让污浊不堪的商贾贱人,跑来同台而论?

  于是,白手套一只只诞生了。贵族怕脏了手,但还是需要财富。而大兴之世的当下,巧取豪夺野蛮劫掠,已经行不通了。

  所以,贵族们需要精巧的,聪明的,能够明白自己意图,却又不会打折扣的优质手套。

  大河工坊,福地。

  “五郎,怎地萧家东市大管家请你,你也不去?”

  “见过山长。”

  五郎是贾氏的子弟,要称呼贾飞一声叔,家中行五。

  贾五微微欠身,有些犹疑道:“倒也不是不想去,萧家富贵,终是一条出路。山长数年教诲,怎会不知?只是,王太史那里缺人,君鹏叔父又写信过来。我思量一番,还是决定前往辽西。”

  “噢?”

  张德很是讶异,大河工坊子弟这一批结业,数量其实也不算小,百人级的规模。忠义社各家都不够分的,就等着明年的第二批次结业生。

  虽然张德也意淫过这些学生能够出现一个两个高追求份子,然而现实残酷的很,这些工坊子弟目前来说,只对改善父母和家庭的生活条件感兴趣。

  除开张德留下来的工学数学大量学生,其余的,都在这一场“有大唐帝国主义特色的”招聘会上“明码标价”。

  梁丰县男张操之的神奇,还是能卖出好价钱的。

  这一批结业生中,也就贾五郎没有选择进入“职场”。

  其实张德既对他们感到高兴,又感到无奈。高兴的是,他们的生存能力远胜那些老旧帐房。无奈的是,他们在进入“职场”之后,瞬间就成为了这个阶级社会中的下等人,想要翻身……难如登天。

  马周那样的案例,太少了。更何况,马周是寒门,不是庶民。

  “山长有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贾五躬身诚恳道。

  “是哪句?”张德好奇地看着他。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贾五很是感慨地回望了一眼曾经的学堂,“若是竹简木椟,万卷书,的确浩淼繁多。然而山长所制宣纸,送往印刷厂,万卷书,不过是区区十数本……”

  说罢,他摇了摇头:“天下的道理,十数本书,大概是写不完的。”

  他咧嘴笑了起来:“山长和我们说过,王太史在辽西,受朝廷所派,新建观星台。我很想去看看。”

  张德同样咧嘴笑了起来,眼睛放着光,像是看到了瑰宝。贾五未必是如何的机敏聪慧,但是他有一颗令人意外的求知心。他迈出去的那一步,是绝大多数这个时代的人难以做到的。

  这是张德在贞观年见到的第二个富有探索精神,且又带有无畏精神的年轻人呢。

  前一个,是玄奘,是个没有猪头给他牵白马的法师。

  “很好,很好……”

  张德连连点头,十分的满意。贾五不是第一个,以后会有更多的贾五,越来越多的贾五,有了这些人,小霸王学习机还愁做不出来吗?

  不由得,老张想到了一句话:我们的征途,在星辰大海。(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