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1章 第261章_重生种田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郁家二老在在福家村过得如鱼得水,当然也有人厚着脸皮上门求指点,他不好全回绝,也不能全应,何况来的人时间不同,一个一个指点又费时间,他学苏静舫,十天抽一天借学堂里的一间教室为大家解惑,其它时间就别找他.

  对此,走科举的人高兴坏了,甭管考童生秀才举人都有机会请教平时他们接触不到文人中的泰山北斗,太令人兴奋了.

  收麦时,苏叶每天都要领着人煮凉茶,熬酸梅汤,放冰窖里镇着.

  傅家兄弟每天都来帮忙,割麦,绑麦子装车,脱粒,晾晒,摇风车,都要亲手做,两人动作虽然生涩、笨拙,干活却是非常认真.

  十三岁的傅启烨推着装两麻袋麦子的独轮车跟师父后面下了地窖,下地窖通道平缓,转一个弯才到底下,底下是个长十几米的通道,通道左边隔两米处有小方洞,此时,小方洞里都点上油灯,通道右边隔约四米有个单开木门,看过去有三个木门,最里面是开着的。

  傅启烨推着独轮车跟谢卫华后面进最后那扇门,独轮车停下后,他看见两侧排着大缸,这大缸他见过,这几天前院后院都晒着这种大缸,原来是用在这几里的.

  干净黄澄澄的麦子倒进缸里,傅启烨发现师父推来五袋和自己推的两袋倒进去,缸都没满.

  谢卫华说话了:“这缸大致能装六百斤麦子,玉米装八百斤,这孔窑孔宽三米,长十二米,地面和墙顶先是砌两块青砖厚,再用糯米汤含量较高的糯米沙浆抹一层,双重防渗水,装粮食的陶缸在使用前擦干净,再暴晒几天太阳,粮食倒满后密封缸口,窖孔里隔两米放一袋三五斤的屑木炭,屑木炭能吸水防潮,这样粮食放三年还很好,当然每年秋天也要拿出去晒晒两天。”

  傅启烨看两排共二十个大缸,也就是说这里可以存一万两千斤以上的粮食?听师父说意思这是专门放粮食的地窖,另两个门里放的是陈粮了。

  “师父,屑木炭多久换一次?”

  “我们家一般三个月换一次”。

  “师父,建这地窖时花了多少银子?”

  “差不多五十两,糯米花费高,虽然银子花得多,但这地窖用几百年都没问题,比上面的房子还要坚固耐用”,谢卫华说。

  五十两,一般农家就是存有这银子,也舍不得花这银子建这样的地窖的。

  夏收夏种完成,小承霖要满月了,红皱巴巴的孩子蜕变成为白嫩嫩的小包子,几个孩子见证了这神奇的变化,大人没骗他们,红通通的小猴子真长成白嫩的小包子。

  满月前一天,赵晴母亲下午到了谢家,安置在二房房子二楼,赵母行李放好,洗脸换衣服,才进女儿房间。

  赵母看女儿脸上白里透红,一看就知道月子坐得不错,外孙白嫩嫩胖呼呼的,很是讨喜,她抱起孩子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