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4章 三品小官?_大唐:打入冷宫,被李二偷听心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一帝李世民。

  二者皆痛击蛮夷,中原王朝的威望又建立起来了。

  故,朝堂这些大臣更加不把四周小国放在眼里了。

  什么?高句丽?

  这也值得天朝上国多看你一眼?

  李世民气就气在杜如晦之流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的态度上。

  李世民盯着杜如晦,强压他答话。

  杜如晦灵机一动,淡淡道:“高句丽区区蛮夷小国,数十万丁口。”

  “臣作为帝国宰辅,事务繁忙,确实不知这高句丽有何惊人之处。”

  李世民冷哼一声,讥讽道:“看来杜相比朕都要事务繁忙。”

  杜如晦老脸一红,讷讷无言了。

  李世民这么说话,杜如晦确实不好继续狡辩了。

  李世民摆摆手,无奈道:“罢了,你们一个个现在都躺在功劳簿上,视天下如无物!”

  “我大唐四面八方,哪个不是狼心野心的不臣之辈!”

  “若皆如尔等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内事和稀泥,外事一问三不知,帝国怎么能继续保持强盛?”

  “先贤有言,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那高句丽虽小,却能阻挡前朝百万大军,杨广也因此间接败亡。”

  “这高句丽,难道真如尔等所言,只是区区蛮夷小国,不足为患?”

  群臣闻言皆惊,心中巨震。

  他们作为这个时代视野最开阔,最聪明的一批人,当然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里还有前朝旧将,包括李世民当初都是隋朝的旧臣。

  他们当然知道杨广非但不是传言中昏庸无道。

  相反,杨广的能力还很强,称得上雄才大略。

  但政治宣传就是这样,一帮御用文人天天吹杨广怎么怎么昏庸无道。

  俗话说“谎言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三人成虎。

  久而久之,哪怕是帝国群臣难免也要受到影响!

  他们或许不会把杨广真的当成昏君,但的确把隋朝三征高句丽失败的原因归结到杨广身上。

  他们打心底不愿意,更耻于承认高句丽确实不弱。

  李世民这么赤果果地揭开盖子,足以叫这些人面红耳赤。

  若是换个人跟他们说高句丽不可小觑,他们绝对会恼羞成怒!

  【好!李老二这次干得好!】

  【这些人就得好好敲打敲打,否则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我看当今朝堂,若论对外事了解的程度,除了鸿胪寺少卿马周,旁人真是两眼一抹黑!】

  马周?

  李世民心中一动,很快想起了马周这个人。

  说起来,马周上次处置倭国遣唐使崭露头角,手段快准狠。

  李世民印象深刻,可谓简在帝心。

  但李世民总揽帝国大事,简在帝心的人实在太多了。

  若不是李佑今日突然提起,李世民还真记不起这样一个“小人物”。

  鸿胪寺少卿,职位清贵,平日里事务也不算多。

  只是处理外交事务,各方面要细致些。

  在今天这个起步都是三品大员的会上,马周敬陪末座,是个小透明。

  马周今天就带个耳朵听课来着,并没有打算发言。

  开玩笑,这里上得了台面插话的至少都是国公宰辅。

  他区区一个“三品小官”,想出风头不是找死么?

  没见太子殿下都老老实实坐着,一声不吭的“好学生”模样?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