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81章 耳目_策行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特殊之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急。这不像草原作战,来去如风,胜时长驱直入,败时一溃千里,胜负都在覆手之间。太史子义在辽东,顺利了几年,如今就遇到了麻烦。”

  周瑜表示赞同。他也听说了辽东的事,因为公孙度一时处理不当,太史慈被拖累,连冀州之战都没能参与,幽州西部的战事也只能交由沈友负责。

  “公瑾,有人提议迁都洛阳,你怎么看?”孙策突然说道。

  周瑜沉吟不语。他已经听说了这件事,甚至知道首倡者就是钟繇,附议者也多是汝颍人。荀攸虽然没提这件事,但他建议他回江东会丧,可能就有这个用意在内,汝颍人之间很可能已经通过气了。只是反对者也不少,尤其是江东人,他们不愿意孙策这么快就离开建业,离开江东。本来孙策建都建业,却有大半时间驻留平舆,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意见,如今要迁都到洛阳,江东重新选离权力中心,他们当然不愿意。建都在哪里,不仅是荣誉问题,更涉及到大量的利益。京畿之地,首善之区,近水楼台先得月,连房价都要高些,这种好处岂能轻易放弃。

  可是就形势而言,迁都已经势在必行,建业离中原太远了,来来去去的都不方便。洛阳天下之中,迁都洛阳,就意味着称帝。天下无主,这时候称帝无疑是一个好机会。

  “大王,臣以为,比起迁都,有更重要的事。”

  “什么事?”

  “正名。”

  孙策眼神微闪,沉吟良久。“兹体事大,要从长计议。公瑾非是他人,我也毋须隐讳,这一步迟早是要走的,只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方是上计。”

  周瑜避席,匍匐在地,大礼参拜。“大王深思熟虑,臣佩服。只是有一事,臣一直不得其解,还望大王指教。”

  “什么事?”

  “大王不信天命,信民心吗?”

  “怎么讲?”

  “大王半有天下,囊括九州,户口更是占天下大半,却以吴王自居,置荆楚、燕赵之民于何地?是将他们归于关中,还是弃之不顾?百姓不可一日无主,大王不为,只怕会有其他人趁虚而入。当年光武仅得河北,便于鄗城千秋亭即帝位,岂是急功近利?非也,乃为正名,示天下人以形势,使其知去就尔。如今大王行王道,施仁政,天下归心,大王不就帝位,岂不令人顾盼迷茫,不知所归?”

  孙策打量着周瑜,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他没想到周瑜会劝进,而且这么坚决。从他的态度和理由来看,他应该是准备了很久了,绝非一时冲动。

  难道说他特地从益州赶回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公瑾,这件事……还是要从长计议,不能仓促。”孙策缓缓说道:“至少要先安葬了家父再说。家父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大汉尽忠,如今只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