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90章 大智若愚_策行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优劣很清楚。

  “就算大汉天命已尽,皇长子不能继位称帝,亦不当与布衣同伍。大王对此如何安排?”

  郭嘉眨了眨眼睛。“文若的意思呢?”

  荀彧盯着郭嘉,眉心微蹙。他比郭嘉大近七岁,此前郭嘉一直视他为兄,如今郭嘉身份尊贵,是吴国栋梁,吴王心腹,他却是个降臣,两人的关系不知不觉间就变成了平起平坐。他本人倒是不太在意,为了先帝的身后事,他可以向郭嘉低头,可是郭嘉如此作派,却让他心中忐忑起来。

  是郭嘉不愿意帮忙,还是吴王已有安排,郭嘉知道帮不了忙,不接他的话?

  见荀彧不语,郭嘉笑道:“文若,你啊,患得患失,勉为其难,反倒不如先帝洒脱。你看他,与吴王只见了数面,闻道而死,心无挂碍,坦然以布衣葬于定陶城外,何尝有一丝遗憾?你呢,为吴臣大半年了,还是放不下。形势如此,对皇长子而言,最要紧的不是能不能封王封侯,而是能不能保证性命。如果连血脉都没有了,还谈什么血食?”

  “话虽如此,刘氏毕竟是帝胄,既然连袁氏都能封王……”

  “我就知道你盯着袁氏。”郭嘉哈哈大笑,拿起羽扇指指荀彧。“宫里盯着皇后之位,宫外袁耀的王位,可是你怎么不想想,大王为何如此善待袁氏。”他轻笑了两声。“你若是不清楚,不妨去问问辛佐治,他当初送袁耀回来的时候,袁夫人是怎么做的。文若,恕我直言,在这一点上,你不如袁夫人。”

  荀彧有些尴尬。

  “文若,大王是不是明主,天下形势如何,你应该很清楚。大智若愚,与其精心算计,步步为营,不如坦诚以待。就算你一时得逞,又能如何,韩信、彭越的结果是你所期望的吗?”

  荀彧沉吟良久,一声长叹。

  ——

  整体方案确定之后,张纮、虞翻迅速着手拟定具体的条例,并开始相关程序、物资及宫室的准备,吴王即将称帝的消息不再是秘密,很快就传了出去,建业城为之沸腾。

  大丧刚刚结束,新年将至,从各地赶来的文武聚集建业,互相拜访,吴王称帝自然成了最热门的话题,除了整个天下形势因此产生的变化后,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各人的切身利益。这几年连续征战,有的立了功,有的受了挫,升迁贬黜是意料之中的事,吴王很可能会趁着这次机会一并调整。

  这时候,真能心平气和的只是极个别人,绝大多数的人都有些患得患失,有的忙着串联打听,有的借述职的机会进宫,混个脸熟,探听风声,没机会直接向孙策述职的也要找各种关系请见,夫人外交自然成了必选。孙策固然是烦不胜烦,后宫的袁衡等人也是门庭若市,访客不断,就连还没正式入宫的步练师都成了请托对象。

  即使孙策对人性没有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