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86章 借力打力_策行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之所以愿意助军,是因为他们有子弟在军中,而且大多是将领。如果打了胜仗,将领有功劳,可以加官晋爵,将来能为他们发声。可是对绝大多数普通士卒来说,即使立了功,受了赏,那些钱也影响有限,大部人最后还是要返乡种地的。用这些普通将士的性命,换自家子弟的功劳,对很多人来说,原本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黄月英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若在平时,她也未必会考虑到那些普通百姓,毕竟她身边根本没有这样的人,也听不到这样的声音。现在与孙策面对面,她站在孙策的角度看问题,自然知道这些问题背后的隐患,想法自然不同。

  她是陛下宠爱的贵人,黄家、蔡家已经与朝廷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朝廷的事就是她的事,就是黄家、蔡家的事。相比之下,其他的南阳、荆襄人都要疏远一些。

  “陛下,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起过这些事?”黄月英有些幽怨地看着孙策。

  “你那么忙,跟你说了也没用,何必惹你心烦。”孙策笑笑,伸手将黄月英揽在怀中,拍抚着她的肩膀,既欣慰又无奈。“你也不用多想。治国首先是治人,而人是最复杂的,善恶参半。有君子,也有小人,但更多的还是善恶并存的普通人,所以才有德刑的争论。”

  “唉……”黄月英一声长叹,倚在孙策胸前。“还是木学简单一些,人心太复杂了。”

  ——

  虽说黄月英这个说客很不称职,半途而废,孙策却不打算轻易放过此事。他很快召来张纮、虞翻、钟繇等人,商量着进行一次主要针对各州郡工坊的检查清理,惩处一批为富不仁的奸商。

  理由也是现成的。各地来的贤良文学对商人地位的迅速提升意见很大,很多人上疏反对,要求朝廷对商人进行抑制。有的比较保守,用的还是崇本抑末的旧理论,大讲礼法。有的却能与时俱进,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商人重利,为了利润,无所不用其极,最后不仅有害政治,而且伤及了工商本身,走到了新政的对立面。

  孙策对黄月英说的那些例子,有一部分就来自于这些贤良文学的上疏。孙策未必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却非常重视他们提出的具体问题。经历过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洗礼,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都清楚,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好财富分配,坐视贫富分化的加剧,科技的发展不仅不能带来和平,反而可能造成新的矛盾,甚至撕裂整个社会。

  他一直在考虑如何着手处理这个问题,既然荆襄、南阳商人主动送上门来,他就从荆襄、南阳开始着手。当然,他不会特别针对荆襄、南阳人,毕竟黄忠还有前线作战,不能影响军心士气,只是在重心上有所偏向,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