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二百一十九章 太子三卿_大汉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然如此,不日朕便会下诏,令石建为太子太傅”。

  待天子刘启言毕,在场之朝臣,皆是附和道:“陛下圣明!”。

  此时最高兴的,当然是要属石奋了,太子太傅与太守虽皆是秩比两千石之官吏。但要比起含金量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太守之职,虽是掌一郡之地,但比起太子,将来天子的老师来,还是差的太远了。

  “想不到有生之年,我石家能出两个太傅来,老朽此生足矣,此生足矣!”,跪坐一旁行礼的石奋内心也是止不住的激动。

  然太子太傅已然是定了下来,接着自然便是轮到太子之少傅了。

  “当阳侯何在!”,只见天子刘启言道。

  “臣贾谊在!”,闻此言,贾谊当即便是起身行至殿中,行礼言道。

  “贾卿之大才,早在先帝之时,朕便知之,且贾卿早已是刘荣之师,不若为太子之少傅,卿可愿之?”。

  贾谊是行礼言道:“陛下之命,臣自然遵从之,谢陛下圣恩!”。

  如此一来,在场的朝臣,皆是一皱眉。

  贾谊与石建相比,差距甚大矣,两人虽皆是两三石之官官吏,但一个是太守,而另一个乃是九卿中的郎中令。

  且贾谊因平定吴楚叛乱,立下大功,已然封侯,更早已是刘荣之师,石建不仅未得封侯,即便是四朝老臣的石奋,也是没有被封侯。

  怎么看来,也应该是贾谊为太子太傅,石建为太子少傅。

  但如今却是反转了过来,资历相比不够的石建倒是做了太子太傅,贾谊是做了太子少傅。

  老师能做自己的少傅,刘荣心中自然是愿意了,心忧太子三卿之事,便也是怕不能令老师贾谊为三卿之一。

  对于老爹的这种安排,刘荣想来,或许这也是老爹对自己的敲打吧。

  果然,那句话说的是有些道理的,无情最是帝王家!

  天子如此做,或许就是在提醒太子,只要自己一日在位,这天下便还是自己说的算!

  也许以后这样事,定会常有。

  不过刘荣这一次,还真的是“冤枉”了天子刘启,然太傅之事,早在庭议之前,自己的祖母便已是提前安排好了人选了。

  如此,太子三卿,便被安排出去了两个,只剩下了个太子詹事要认命之。

  众臣皆是明白,陛下既然今日已认命了太傅与少傅,定也会认命太子詹事。

  且詹事之人选,定会在在场之人中,此刻所有人,都是在暗自盘算,这太子詹事最终会落在谁的身上。

  “大行令何在?”。

  刘启此言一出,不仅仅是朝臣们有些惊异,连张释之本人都是不知,陛下这是要做何,不过还是立即起身,行至殿中道:“臣张释之在!”。

  “张公与贾卿一般,在先帝之时,便已是名传天下,且更是执法公正……不必权贵,已朕的意思,张公可为太子詹事,公可愿之?”。

  听了天子刘启这番话,张释之心中是咯噔一下,特别是天子还特意强调那句,执法公正,不必权贵。

  如此,张释之是后悔的肠子都早悔青了,然即便此时张释之是真的后悔了,若是时间再退回到那日,其也会再次进言文帝,太子越制,驱车而过司马门。

  然此时,即便张释之猜不透陛下这到底是何意,也要应下天子之言。

  天子问那句,卿可愿之,可不是真的问你愿不愿意,而是告诉你,愿与不愿最终的结果都是要接受。

  拒绝天子要求的人,通常,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

  拱手言道:“臣蒙陛下不弃,愿之”。

  天子刘启一点头,便又说道:“朕曾记得,太子曾与朕言道,甚是敬仰张公之为人,今后,定要多多像张公求教”。

  “诺!望张公不吝赐教”,刘荣忙到。

  “臣不敢受殿下之礼”。

  多向张释之求教,难道是要我向其学怎么得罪太子。

  只听皇帝老爹在身旁道:“既然如此,朕就以石建为太子太傅,当阳侯为太子少傅,张公为太子詹事,众卿可有何言之之,若无,朕便让中台拟诏!”。

  在场的人,哪个不是人精,天子的话,谁敢有何意见………………

  “陛下圣明,臣等遵诏”。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