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4|第 174 章_穿到古代当名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王离开汉中那日,汉中府上下官吏连同南郑县都满心依恋,直送出十余里地仍是不忍分别。不过宋知府那是送情郎,多看一眼是一眼,以后怕不得好几个月见不着面呢;别人则是多站一步算一步,怕的是桓大人走后他们大老爷把一腔相思之情化作开会的动力。

  如今虽然有早晚会,还能盼着他们小夫妻赶紧出城巡游;桓佥宪和周王这一走,宋大人岂不得把全副精神都投到他们这些人身上了?

  赵同知等人望着周王的车队越去越远,心中一片哀伤。

  然而出乎他们的意料,宋大人一腔郁闷无聊的痛苦并没发泄到开会上,而是寻到了个更好的发泄之处——他们汉中经济园区附属职业技术专修学院(简称汉中学院)建好了,宋知府身兼校长一职,全情投入到了教研工作中去,并没打算拉长府里的例会时间。

  他抽出时间到府县儒学逛了一圈,寻那些读书好、家境差些的学生,以一月两石米、十斤肉、十斤菜的价格雇他们到汉中书院下属技术学院勤工俭学,做蒙学、文章、算术老师。

  这价钱比廪生一个月能领的廪米还多,甚至许多儒学教官一个月都买不起这么多肉,恨不得宋知府先惠及了他们这些教官再管学生。

  宋知府也充分考虑了他们的意见,就在府县两处儒学里请了教官,作为汉中学院研修班的兼职教授。正好研修班的学生中也有些是他们府县儒学的学生,闲暇时光不去学校上学,正好就在他们学院里跟着教官再念念书。

  一众奔着宋三元牌子来报名的生员、举子听了教官们传出的消息后,心里都有些五味杂陈:在学校是这些教官,出了学校还是这些教官,这跟还在学校有什么区别?不就是换了个更远的地方上学?

  虽说“科举必由学校”,可也不至于叫他们白天黑夜都在学校吧?

  可这知府大人亲自安排定的先生,也不是他们私底下开个文会抵制两声就能抵制得了的。宋大人请够了教授,便亲手印制出几十份汉中学院研修班的录取通知书,命人送到各家捐资建园的士绅家中,直接通知家长。

  七月上旬休沐当天,汉中学院研修班便要正式开课。平日里学生每日未时过后到城外读两个时辰书,休沐日由他亲自讲学。

  但他的讲学内容不是普通的理学、经学,而是他在经济园中试验的实学。

  他要培养的是经世济民的人才,所以会有些体查工匠、农民的生计实践活动,甚至要带学生亲手务工务农。各位家长如有意向,请按时为学生填写报名表交到府衙礼房,若心疼孩子的,也可以放弃这次机会。

  怎么可能放弃!

  他们花大钱捐资建经济园,还不就是为了给孩子买个跟三元及第的宋大人读书的机会?

  慢说学手艺、做农活,哪怕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