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章 替罪羊_大唐坑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想到的是,薛仁贵也是自身难保了。

  钦陵之所以没有出现在进攻郭待封和阿史那的战场上,就是因为他要亲自指挥对薛仁贵的战斗。主帅对主帅,这样身份才算对等。

  有心算无心,急忙回援的薛仁贵不出所料的在平坦辽阔的大非川,被钦陵亲率的军队团团包围。

  二十万对两万,而且钦陵率领的是清一色的吐蕃骑兵。

  吐蕃铁骑怒涛般冲击着唐军越来越残破的防线,黑压压的箭雨遮蔽了天日。防线的另一边,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饥饿的唐军在绝望中一个接一个倒在自己的血泊中……

  听郭勤讲完事情的经过,卢小闲这才知道,当年薛仁贵的那位副手郭待封正是郭勤的父亲,他听罢默然无语。

  后世对大非川之战都是从史书上了解的,卢小闲一直对此战心存疑问。大唐军纪极严,郭待封又是是名将之后,在战场上拼杀了几十年,按理说违背军令的情况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现在看来,郭待封应该是做了替罪羊。

  最后将战败的责任归结为郭待封违命,只是为了保全大唐的颜面,说穿了是为了保全高宗的颜面,他不能让世人知道吐谷浑人心向吐蕃对大唐军队反戈一击的真相。为了平息物议,高宗不能不对战败者有所惩戒。

  由于薛仁贵和高宗有着特殊的关系,高宗自然不会让薛仁贵来承担这个责任。

  阿史那道真是处罗可汗之孙,身份尊贵,在突厥人中威望极高,又是以藩属的身份率本部前往助战,地位相对超然,自然也不能承担这个责任。

  既然他们俩都不行,但必须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这就需要一个替罪羊。显然,郭待封是承担罪责的不二人选。所以,就有了后来郭待封不听节制,携辎重粮草缓行被吐蕃军袭击大败的定论。

  郭待封蒙冤做了替罪羊,为高宗挽回了颜面,高宗自然不能再下狠手。否则,郭待封纵使有十个脑袋,也不够高宗砍的。

  三名唐将回归后,薛仁贵仅仅免官除名,不久之后因高丽复叛,他再次被起用,此后他还曾去西北边疆与突厥人作战,因为当年“三箭定天山”的余威尚存,据说突厥人见到他仍“相视失色,下马罗拜”。

  阿史那道真依然身份尊贵,享受着朝廷的优待。

  唯独郭待封减死除名后,背着一世骂名,最终郁郁而死。

  卢小闲突然明白了,为何那日提到大非川之战时,郭勤会泪流满面,他是在为自己的父亲而鸣不平。

  卢小闲心中还有一个疑问,他向郭勤询问道:“令尊大人和薛仁贵、阿史那道真是如何从大非川全身而退的?”

  唐朝远征军在大非川全军覆没,吐蕃赢得了大非川战役的全面胜利。可最后发生的一幕却相当诡异,史书中说:“仁贵、待封及阿史那道真并脱身走免。”也就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