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邓城,田信接受陆议、彭羕、徐祚、张温等人的述职。

  行军长史彭羕就任以来时间不长,也无所建树;护军、侍中廖立在橘林馆养病,北府政务就落到留守长史、兼任邓国相的陆议身上。

  陆议又兼管邓国政务,徐祚掌握南阳郡政务,郡县物力征发、调运再分配,是无法绕过这两人的。

  两郡之地终究不如全盛时期的南阳郡,陆议兢兢业业打理政务,并无疏漏之处,堪称无可挑剔。

  其实最难的不是陆议竭力奉公、精明能干;而是田信愿意信任、放权。

  简单述职后,田信分别进行谈话。

  最快今年秋收,最迟明年春耕后,刘禅与朝廷班底将迁移入驻江都。

  朝廷不偏安,随时都可以因为前线胜利而还与旧都,那么就该充实职能。

  己方已经捞到一个太仆卿,获得了未来关陇地区的马政管理权,还得到了一个可有可无制造车辆,并制定相关标准的权力。

  政务是相府的事情,现在唯一能插手、争取的只剩下监察。

  司隶校尉位高权重,除了三公之外,余下官职都在其纠察范围内。

  还有负责御史台实际运转的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名下有两个治书御史,这是负责解释全国律例、条款的职务。

  抓住御史中丞,就抓住了许多条律的解释权;同时各郡的巡查御史……即刺史,名义上也是归御史中丞管的。

  最后是廷尉府,这是个审判机构,得罪人的地方,也是最终收拾人的地方。

  朝廷职能扩充,对别人来说是随波逐流,田信眼里这是个保一争二的事情。

  “自惠恕入汉以来,不论朝野或是敌国,无不称贤。”

  田信与张温垂钓于莲池边,讲述道:“太子归江都已是定局,朝廷各司日益丰满。远近皆有推崇惠恕入朝,为汉效力者,我不好拒绝。”

  现在名义上张温还是自己的家臣,这种举荐贤良家臣给国君的事情实属春秋惯例,司空见惯不算离奇。

  张温也是沉默,长久的执法生活已让他养出威严气度,已不是当初落魄荆州,为报家仇却无力声张的孤家寡人。

  现在张温执法严明、公正的名声已经蓄养成型,宛若一口利剑,已到了朝廷不得不用的地步。

  不用,就无法服众……张温不上位,其他人就坐不稳。

  现在大家也都是要面子的人,朝野诽议不绝,也没脸去抢那个位置。

  正是因为有张温,自己才有保一争二的底气,这个一,是张温自己挣来的。

  田信思索间就见张温略有伤感:“无有主公庇护,焉有臣之今日?臣能申肃律令,皆赖主公授我独断之权。朝中纷纷扰扰,猝然入朝难展拳脚,恐折主公名望。”

  “无碍。”

  田信脸上没什么表情:“凡是依法而行,若有阻碍,就以法度治之。我自幼所受教养时,有一句话深深烙印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