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窃案_三国骑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丞相府,书房。

  诸葛亮身前桌面上摆着一排排的五寸长名刺,这是朝廷迁回雒都后,朝中、地方从五品以上的官职名单。

  这是他与田信反复磋商、讨论的职务调动、安排表。

  只要宋公还在世一日,那作为目前的朝廷执政,诸葛亮就不需要面对那个棘手、尖锐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室社稷的命运已经跟宋公绑定,就连魏国的国祚也跟宋公绑定。

  宋公在一日,则刘氏帝室存在一日;魏国也会存一日。

  等宋公不在,时代迎来新格局时,朝野就要面对那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到底是立刻代汉,还是功成名就、天下大治、人心顺服之后再代汉?

  遵从内心意愿,自然是希望代汉的问题继续拖延……可越是拖延,越会造成第二次内战摩擦。

  如果成功把刘氏帝室延续到二十年后,到那时候天下物产丰饶人力充沛,先帝旧臣又多离世。

  若爆发内战,势必死伤狼藉,最少也会有数百万因战争而亡。

  因此,从长远平靖来看,代汉的速度越快越好。

  在先帝老臣还能掌权、话事之际,为帝室争取一个相对优渥的退场待遇。

  尽可能的压制底层躁动的士人,使国家平稳过渡。

  若真拖到二十年后再代汉,新一代的士人成长起来后,为夺取权力,他们自然会前赴后继向朝堂发起挑衅、冲锋。

  新一代、被压制的士人不在乎谁当皇帝,他们在意的是能否获取权力。

  可是很遗憾,田信规划的未来朝野结构里,掌权的只能是先帝元从、北府旧部;其他士人也有出路,这个出路不是朝堂。

  对那些士人来说,他们从生下来时,就注定是绝望的。

  后汉的桓帝、灵帝前后两次党锢,就是前车之鉴。

  为了保持朝堂的纯净,就要从一开始压缩、引导这股异己力量。

  两代人之后,这股力量就会分化瓦解,就像蒸发的水汽的一样,重新凝聚在北府主导的朝廷框架的外层。

  要保证先帝血脉的优渥待遇,要保证先帝旧臣的稳定地位,还要保证北府主导的朝政能稳定。

  势必要牺牲很多人,这种牺牲也会牵连到自己身上。

  一个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骂名是逃不掉了。

  可大势如此,逆势而行,只会令亲者痛仇者快。

  若想不开、看不透,执迷不悟坚持匡扶汉室……反而会失去所有。

  今后的舆论,或许会十分的怪异,被汉军、府兵击败的魏国权贵、敌虏后裔,反而会背弃祖宗的立场,转而坚定的站到匡扶汉室的阵营中。

  而新的朝廷,难免会经历一个思想混乱的时期。

  思想若乱了,必然经受不住对方的舆论攻势。

  所以要早作准备,不仅要从官职职权上保证平稳过度,能联合起来压制异己分子;更要想办法解决新朝代汉的法统问题。

  好在南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