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二零章 造舰竞赛(三)_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际中射界很小,只有接近90度时,才能保证在侧舷可以同时集中12门主炮射击,因此实用价值并不高,而且还造成舰体布局不对称,增加了建适难度,于是放弃了这种设计。

  其实军舰上的火炮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一艘完美的军舰,必须是火力、防御、速度三者平衡,过份突出那一项都不好,一般一艘20000吨左右的军舰,最平衡的主炮数量应是8-10门,分4-5个炮塔,否则过多的主炮,必然会挤占其他的火力,或者是防御、速度的空间,毕竞多出的不仅仅是一座炮塔,同时还涉及到舰体加固、炮塔下面的弹药库设计,防护等等设计,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华东政*府为德国设计的赫尔戈兰级战列舰,虽然有12门主炮,但一来是这型战列舰的吨位己经达到了22000吨,本身的吨位有一定的余地,而且又削减了副炮的数量,完全就是一艘为参加大舰队进行海上决战而非单独行动设计的军舰,

  日本要采取这样极端设计方案,主要的目地是加强单舰的战斗力,因为既使日本完成这个3年造舰计划,也只是拥有主力舰6艘战列舰、6艘装甲巡洋舰,而即使在这3年时间里,华东政*府1艘新军舰都不建造,但他们现在己经拥有17艘战列舰、16艘装甲巡洋舰,双方的主力舰数量差距几乎达到了3:1,尽管华东政*府的主力舰较老,舰型也落后,由其是战列舰,除了新建的4艘名剑级之外,其他13稷都是前无畏舰,但巨大的数量优势,依然是3年之的日本联合舰队无法抗衡的。

  而且现在日本和华东政*府的国力差距很大,日本要想在舰队规模上赶上华东政*府,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想要和人民军海军抗衡,就只能在提高单舰战斗力上下功夫,力求达到一舰敌二舰,甚致是一舰敌三舰的标准,于是就只能拼命向军舰上堆火炮,以增强军舰的战斗力。

  当然这种剑走偏锋的路子,也是日本的传统技艺了,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为了抗衡北洋水师的镇远、定远两舰上305毫米口径的巨炮,在只有4000吨级的三景舰上安装了一门320毫米口径的巨炮,丝毫也不顾这门巨炮开火时对军舰的巨大影响,结果这三门巨炮在大东沟海战中,仅仅只发射了5次,完全成了摆设。

  而萨摩级、河内级采用不同的炮塔布置方式,则是因为背负式炮塔布置,对英国来说也是一个新技术,背负式炮塔布置的最大优势就是节约甲板空间,并且充份发挥所有火炮的火力优势,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就是让军舰的重心升高,影响军舰的稳定性,因此必须要降低军舰的干舷,但如果干舷过低,又会影响军舰的抗浪能力。

  华东政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