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6 指示曾纪泽军购计划】_甲午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明治维新开始前,日本无论天皇,还是维新派,还是幕府就改革问题已经有共识了。笔《趣》阁www.biquge.info

  实际上就处于原本的历史中,清末戊戌变法成功后的状态。

  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虽然是幕府最高领导人,但他本人却是个维新派,1867年就搞了大政奉还。

  只是因为幕府的守旧势力太深,意见不统一,而且萨摩及长州两藩心急,等不及了,才发动了倒幕战争。

  戊辰战争结束已经是1869年,最后的余波西南战争是1877年。

  因为华皇的关系,这趟战争到现在还没有打完,如果是按照原先的历史轨迹发展,西乡隆盛早死了,但现在西乡隆盛仍然活蹦乱跳的,在不久前,也就是在华皇出访欧洲之前,刚刚被轩建章抓住之后,然而华皇下令,轩建章和李鸿章又将西乡隆盛放了回去。

  萨摩及长州两藩就有与中央相抗衡的实力,而中国维新派几乎没有基础可言,各地的封疆大臣不可能帮着维新派去跟守旧派斗,最后恐怕会比北洋时期还乱。

  无论上层的精英们怎么折腾,最底层的农村宗族制度以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方式不变革,社会还是那样。

  当然,还有一种情形不得不考虑,变革过程里枪杆子裹胁其他盲从者。

  华皇向曾纪泽说了他对于国家走向的一些看法,这让曾纪泽对整个国家的局势和华皇的对外政策,又有了新的认识。

  曾纪泽也向华皇汇报了他在欧洲的一些学习成果。

  曾纪泽一是对中西方文化的基本认识。

  他从小学教育入手,认为:“中华所谓小学,有古今之分。汉学家以文字、声音、训诂为初学津梁,古小学也。宋学家以洒扫、应对进退为童蒙基址,今小学也。”

  而“西人所谓小学,则以显微镜察验纤细幺幺之物,以助格致家考究万物材质凝动之分,生死之异,动植之类,胎卵湿化之所以别。

  由细而知巨,由表以验里,由无用以求有用,由同种以察异种。

  以此为小学,与光学、电学之属,争奇而并重。设公会邀人观览,亦集思广益之意也。”

  以此论之,中国的学问注重人的道德文章,关注主体的修行,而西学注重对客观事物的考察。

  曾纪泽并没有把西学的路数和中国的“格物致知”对照研究。

  虽然他提及“志欲使中国商民,仿效欧洲富国强兵之术、格物致知之学”。

  但是,如果他进一步推论,甚或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传统的学问,并没有真正遵循“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条,而是忽略了格物致知,直接走向修身之路。

  这可能是中国传统学问有意无意对新儒学(理学)最初教条的偏离,而这种偏离正是导致中国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