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26 重要的事_甲午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国设计师设计出了船腰炮房舰。

  这可以说是一种从船旁列炮舰改良而来的军舰,主要特征是在船的中部(船腰)用装甲围出一个四边形的“炮房”,将主要火炮都集中布置在这个四面有装甲的空间里,炮房之内的布置方法则和船旁列炮相似,都是将火炮分布在舷侧。

  采用这种设计后,军舰上的要害部位集中收缩到了一起,便于对这一区域实施集中防护,“炮房”前后左右四面都有厚甲保护,生存力比船旁列炮胜出一筹。

  因为炮房内的空间有限,不能再像船旁列炮舰那样沿全舰舷侧布置火炮,船腰炮房铁甲舰上的火炮数量相对较少,为保证火力不受损失,设计师们决定以口径换数量,火炮的口径开始越造越大,这一思想对19世纪中后期的军舰设计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大口径火炮几乎成了那个时代铁甲舰的特征。

  除了装甲围成的炮房之外,船腰炮房铁甲舰还开始采用水线带装甲,到了后期,为防止敌方炮弹从顶部射入炮房,某些船腰炮房铁甲舰在四面用装甲保护炮房的基础上,又在炮房顶上也敷设了铁甲,装甲甲板即发源于此。

  日本人已经开始研发铁甲舰,日本的工业以神奇的速度追赶着次强们的尾巴!

  日本船腰炮房铁甲舰“扶桑”号,采用的是就是英国人最新的造军舰思路,八角台炮房,4门火炮布置在炮房的四个边角上,较之布置在舷侧的火炮,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火炮向舰首舰尾方向射击,不过,要等扶桑号下水,至少是七年后的事情,日本此时也主要靠购买欧美军舰过日子。

  船腰炮房舰问世不久,就遇到了和船旁列炮舰一样的问题,即炮房内火炮的射界过小,无法转向前后方向进行射击,不符合当时海军船头对敌战术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人员绞尽脑汁,最后提出了个显得有些儿戏、也颇有些无奈的解决办法――把炮房的4个角各切去一块,在那里开几个炮门布置火炮,尽管这些布置在角落里的火炮射界只有40度左右,但靠着这个斜边,已经勉强可以向军舰的前后方向发射了。

  在“八角台”的船腰炮房之外,英国人又设计出了“换门架式”军舰,采用这种设计的军舰,炮房里的火炮通过铺设在甲板上的轨道,可以转移到不同的炮位,通过不同位置的炮门来射击,虽然操作起来过于费事,但是火炮却可以通过变换炮位(换门)而向不同方向射击,也不失为一种增大射界的办法。不过炮房里那些汗流浃背,推着火炮不断“换门”的水兵肯定打心眼里憎恶这种设计。

  “船腰炮房”诞生后,很快各国都竞相效仿,为了增大火炮的射界,除了八角炮房、“换门架式”之外,各国都在绞尽脑汁想办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