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22章 谶纬的精髓_这个三国很核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

  刘备点了点头道,随即便下令士卒抬着石碑下山。

  游泰山游出了一块石碑,导致刘备满腹心事,也没心情继续溜达了。

  ……

  郯县。

  世家之事已经结束,新政会逐步推行下去,剩下的事情虽然难度很大且耗时日久,但都由内府着手处理细节,林朝倒是又成了一个闲散人员。

  一连闲了三五日之后,林朝便受到了老师郑玄的召唤,邀他去徐州学宫参观。

  说是邀请林朝,其实是对徐州官方的一份书面邀约。

  学宫教习的队伍已经基本成型,而学生方面,陈登临行前也已经招收得差不多了。再加上这几日林朝一直派人在流民之中招收学子,距离达到两万这个数字,已经只差了不到一千人。

  而甄俨被释放之后,城外的造纸作坊又再度开动起来,那些全本被遣散的劳工,又全部招了回来,连天加夜的制作新纸。

  林朝从雒阳弄来的兰台文献,也经由内府传令,被户部派人送去了学宫抄录。

  值得一说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林朝又跳出来充当了一波发明大师,把活字印刷术弄了出来。毕竟抄录的速度,远远没有印刷来得快。

  眼看万事俱备,郑玄便给州府上了一道陈奏,请求开放学宫。

  大概意思,就是让州府派些官员前去莅临检查,走完这个过场之后,便正式让学子进入学宫读书。

  这些日子林朝与世家的龃龉,郑玄也略有耳闻,但他不想理会这些事情。如今斗争结束,他也不愿再耽误时间。

  按理说文教之事,本应有礼部负责,可徐州学宫意义非凡,如今礼部群龙无首,便只好让林朝走一趟。

  王允和司马防死后,工部尚书之位由简雍担任,至于礼部尚书,仍旧空悬。

  收到内府的请求之后,林朝也是当仁不让,第二日便带着荀采来到了学宫。

  如今学宫落成,天气却愈发寒冷,郑老头终究是年纪大了,扛不住风雪,便搬到了学宫中居住。与此同时,蔡邕也带着女儿搬了过来。

  郯县东北有山,名曰:羽山。

  如今的徐州学宫,便坐落在羽山脚下,倒也符合儒家学派的一贯观念。

  林朝夫妇二人坐着牛车,出了城后,又行了不到半个时辰,便来到了学宫山门前。

  荀采望着眼前一排排错落有致,而又不失规整的馆舍建筑,一双大眼睛中也有些好奇与惊叹。纤纤玉手中,依旧握着林朝赠与她的那本《千字文》。

  林朝原本想让荀采署名,可荀采脸皮薄,终究不能昧着良心纳为己有,便在自己的署名前加上了林朝的名字。

  于是这本《千字文》的作者,便成了林子初与林荀氏合著。

  反观蔡琰,倒是很心安理得的接受了那本《三字经》。

  荀采看了半晌,便扭过头对林朝感叹道:“子初,一座坐拥两万学子的学宫,便是翻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