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佛陀降世_大宋不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应。

  心便是心,理便是理,怎么能说心就是理,理就是心呢?如果心和理一样,又何必叫两个名字呢?打机锋而已,简单!

  给我一个键盘,我能辩到你怀疑人生。

  李申之有心反驳,实在是无力说话,只能轻轻地摇了摇头。

  慧远大师见状,倒吸一口凉气,咬了咬嘴唇,问道:“可是贫僧说错了吗?”

  指点江山的时候是“老衲”,虚心求教的时候就成“贫僧”了。

  禅宗的和尚爱打辩,佛理最初的发展也是在辩论之中形成,辩论乃是佛教交流最基本的方式。

  有异香和莲花在前,慧远一直把李申之当佛陀看待,能跟佛陀辩论一场,乃是无上的光荣。

  可是李申之并没有说话,而是摇头否定了自己的论断,慧远心虚地问道:“那公子可知,何为心?又何为理呢?”

  “心即是我,理即是佛。”虚弱的李申之,还颇有一番高人风范。

  慧远大师微笑着点了点头:“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公子这说法正暗合了六祖传法。”

  慧远主动释放出了善意,打算以“和局”的方式结束这场抬杠,哦不,是辩论。

  李申之却摇了摇头:“理是佛,心却不是理,所以心不是佛。”

  说完,李申之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慧远以为李申之懒得再跟他辩,只得默默退出。

  走到院中,慧远对李维说道:“令侄与我佛有大机缘,李檀越供奉的百两黄金,我寺将用来塑佛像一尊,也算是李檀越的一场功德。”

  慧远拉过一个小和尚,约莫十二三岁,说道:“令侄身子虚弱,还需要好好调理。这小沙弥叫修缘,我是新收的徒弟,于岐黄之道颇有天赋,就让他留在府上,为令侄好生调理。”

  李维面色宠辱不惊,一直保持着礼貌性的微笑:“多谢大师。”

  一众作法事的和尚早已收拾好了家伙,训练有素,整齐划一,在李府门外站好了队,跟着慧远大师回了灵隐寺。

  李府就是阔气,人人都有打赏。于是和尚们走的时候,还顺带把院子给收拾得停停当当。

  送走了和尚,李维换上了满面愁容,回到了李申之的房间。

  “申之,那日在三元楼你都看到了什么?秦桧都跟你说了什么?”

  李维面相和蔼,一副书生气,天生有一种亲和感,李申之的情绪随之放松下来:“说来话长。”

  事情的始末早已在心中复盘了好几遍,李申之言简意赅地讲述了一遍经过。

  五天前,李申之惯常地前往三元楼找自己的老相好童姑娘喝酒,不料竟然遇到了秦桧。秦桧身为帝国宰相,按说不可能去那种地方,可那天实在是巧了,秦桧在三元楼招待金国的使者。秦桧,自从三年前重新起复当了宰相以后,与皇帝赵构沆瀣一气,是死硬的主和派,甚至一度有人传言,秦桧就是金人派来大宋的间谍。

  在三元楼中,秦桧对着金国使者曲意逢迎,为博金人一笑,不惜下跪敬酒。

  好巧不巧,这一幕被李申之给撞见。

  “那秦长脚当时没说什么,可是在散宴的时候派管家传话,让我在三天之内把犀带送到秦府。”一口气说完了事情始末,李申之使劲往婶婶身上靠了靠,好温暖。

  “秦长脚”可不是调侃秦桧擅长逃跑,而是腿真的长。抛开秦桧做的那些恶心事,这个人也算得上满腹文采,一表人才。

  李维正要询问细节,婶婶拉了他一把:“申之大病初愈,说不了太多话。且让他休息一阵,晚间再来问也不迟。”

  李维的念头转了几转,大概知道了事情的始末。

  “申之,你且好好休息,病愈之后安心准备秋闱,剩下的事情交给叔父。”

  示意婢女服侍李申之去床上休息,他得去自己的书房,好好思考一下对策。

  好狠毒的秦桧,搞得这一出不仅要了申之的命,更是要我李家的命!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