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0569章 两府变化(上)_丰碑杨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的驿站,已经彻底的转型成了客栈。

  杨七在寇准奏请的文书上批示,可以适当的取缔一些驿站,但是所有沿着官道而设的客栈,都必须时常的盘查着。

  杨七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是在大宋,时常会发生驿站的人被人屠戮一空,匪徒们取而代之干起不发的勾当,有时候还有专门破坏道路的。

  除了这件事外,寇准还向杨七请示,向复兴府拨款赈济的事宜。

  去岁秋收,两府境内,大同府的粮食,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收。

  基本上再交足了官府所需的税收以后,还有不少的剩余,因此大同府内的百姓们,以及逐渐的开始进入到了勉强不饿肚子的时期。

  这在古代而言,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毕竟,在古代,那怕是最富庶的京城,也有不少人整日里在饿着肚子干活。

  相比于大同府,复兴府的状况就差了不少。

  复兴府的大批量的田地都是去岁新开垦的。

  冬小麦种下了以后要到了今年夏天才能收割。

  在这一段期间内,复兴府的大多百姓还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

  因为,官府必须出粮食,帮百姓们度过这一个难关。

  对此,杨七直接批复了一个准字。

  除此之外,有关于各地官员空缺,私塾、学院、书院的事宜,寇准也有请示。

  虽然在寇准的建议下,杨七把三州扩建成了两府,缩小了官员的需求,但是基层的官员缺口依然很大。

  在一个县级衙门里,一般存在于县令、县丞、主簿、典史四位主官。

  但是,现在的大同府,勉强做到了一县三位主官的配额。

  而在复兴府内,很多县级衙门,只有一个县令,剩下的官员完全配备不齐。

  寇准请示杨七,看看能不能弄一个公务员考核制度啥的,尽快的吸纳人才,补足衙门里的空缺。

  对此,杨七表示赞同,并且出具了很长一篇的考核制度。

  同时,为了让各级的官员有奔头,他也在原有的级别制度上,进行了一个更加细化的官员等级制度,同时还针对于不同的等级,给出了不同的待遇。

  杨七暂时没有更多的高官去激励手下的官员们,所以在金银方面就显得特别的大方。

  基本上,一个等级的待遇差别,可以用天壤之别形容。

  解决的官员空缺的问题,还有各级书院的事宜。

  目前,各村、各县、两府之内,各级的书院已经筹备完毕。

  在杨七不仅教孩子们读书,还管饭的政策吸引下,大批的孩子已经涌入到了私塾里面开始读书了。

  只是相比于各村的私塾、各县县学、两府内的武院和大同书院,目前都处于生源短缺的状态。

  也就是说,除了各个私塾热火朝天的在教书以外,其余阶层的学校,还处于冷冰冰的状态。

  针对于这个局面,杨七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希望寇准可以针对目前的状况,在各级学院里设立考核的制度,并且大规模的向两府境内广招生源,其中不设置年龄。

  并且,每年,从书院里挑选一批优异的人才,招收到衙门里,或者是军中任用。

  杨七相信,这个消息一出,各大学院里一定会不愁生源的。

  那些在民间的闲野之士,或者是有心仕途却找不到门路的人,一定不会错过这种机会。

  甚至还有那些个有抱负,想要投效杨七的人,也会进入到书院的。

  至于一些自视甚高,完全不理会杨七抛出的橄榄枝的人,杨七也不在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丰碑杨门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