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后记6 舆论战_主宰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教与体育大臣代王陈桐,会见中国竞技大赛代表团代表则是这些声音最大依仗,一些人言必称中国体育不是举国体制,不花纳税人一分钱,费用都由赞助商承担;人家不追求金牌,参加竞技大赛是自发的兴趣爱好,实现了全面普及体育的中国才是真正的体育大国。这是何等荒谬的言论!

  在这些人眼中的,中国家庭培养一个运动员,需要自己承担大部分或是全部的费用,家中的泳池(或者浴缸)就能培养出一个国际游泳健将;大街小巷,更是隐藏着无数跑步好手,选出几个就能一次次跨越黄种人的身体极限冲击奖牌,与白人黑人在这个西方人种最占据优势的运动项目上较量高低。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中国人真的不看重金牌?不看重运动成绩吗?

  事实是恰恰相反。不仅中国人视竞技大赛金牌获得者为国家英雄,中国政府还特别重视金牌的数量。重视到何种程度?每年政府的经费下发都直接和本项目的成绩——金牌数量挂钩,实施绩效考核!中国竞技运动委员会每年会将大约20个亿的经费分发给其国内40多个体育协会,现任中国竞技运动委员会首席执行官的靖江王陈桂特别推崇“绩效工资”的分配模式,他就像一个风险资本投资者一样,根据各个体育协会的将奖牌变现能力来决定资金的发放。

  1976年以后,中国代表团获奖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竞技大赛项目:乒乓球、羽毛球、射击、跳水、足球、篮球、马球、格斗、冰雪运动、体操和速滑,从中国竞技运动委员会得到了最多的资金支持,总共大约为亿华元,占这几年的总共资金的60%。同时,田径和游泳因为拥有更多的单项,这就意味着有机会赢得更多的奖牌,性价比颇高,因此中国竞技运动委员会也愿意更多地对这两个项目进行资金上的倾斜。再有就是像篮球的影响力更大,虽然此类比赛最后只能提供一枚团体奖牌,并且这些项目往往都拥有大量的赞助商支持费用,中国男篮夺冠的概率也不会因为资金的减少而降低——篮球与田径一样是欧洲少有的能占据大幅度优势的竞技项目,但中国竞技运动委员会还是愿意拨给他们足够的资金支持,因为篮球项目在中国观众中的热度很高。

  再来让我们看看硬币的另一面,由于中国的现代马术、欧洲击剑和拳击在前两届竞技大赛会上都没有得到好的成绩,中国竞技运动委员就迅速减少了对这些项目的资金支持。其中现代马术项目在今年得到的投入资金降到了近20年的最低值。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帆船项目在上届竞技大赛会上遭遇惨败,这也使得中国竞技运动委员会对这个项目的投入进行了大幅度削减,虽然中国帆船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