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应_南国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难以抵抗的话,李茂贞也不介意向吴国屈服。

  就算向吴国俯首称臣又能如何?大不了劝吴王登基称帝就是。

  到时候以他的地位和资历,杨渥怎么说也要封他为王才是;相信只要杨渥不傻,就不会在晋国威胁尚在、且他已经上表表示屈服的情况下向他发难。

  他如今已经老了,实在没有当年的雄心了,只要能保住岐国的如今这点地盘就行了,至于向杨渥这个“晚辈”屈服是不是很丢脸的事情那就不是他所要考虑的。

  ……

  与李茂贞的犹犹豫豫不同,远在夏州的定难节度使和灵州的朔方节度使,甚至还有更西边的凉州等地,这些地方势力在得知吴国灭梁的消息后,没有多少犹豫就决定改弦更张,转而向吴国上表称臣,希望得到吴国的册封。

  这些地方势力割据边疆已经有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早就习惯了在名义上侍奉中原政权,以换取对内部的“合法”统治权;不管是当初大唐,还是接下来的后梁,他们的态度都是如此;如今换了吴国也不例外。

  夏州定难节度使乃是李仁福,党项羌人在这里盘踞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根基十分雄厚,虽然论名气与岐王等势力不能相比,但夏州麾下有正规军队一两万人,还有数万党项部族兵随时为其效力,同样是一方强大势力,不比如今的岐王李茂贞弱多少。

  能够建立后世西夏国,与宋、辽、金并立的势力,实力当然不会弱到哪里去。

  而朔方节度使韩洙乃是前任节度使、颍川王韩逊之子,韩逊在三年前死后由他继承节度使之位。

  可惜比起韩逊来,这位新节度使不管是驾驭部将的手段还是指挥军队作战的能力都差了太远,在这局势复杂的边地难以压服各方野心之辈,所以其麾下领地正在不断萎缩,权威正在受到挑战。

  得到吴国灭梁的消息后,韩洙当即决定派使者出使吴国,希望得到吴国的正式册封,借吴国的势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至于更西边的凉州等地,那里的势力更加复杂,战乱更加频繁,派使者出使吴国的目的和韩洙差不多。

  当然,因为地方偏远的缘故,这些地方势力得到消息的时间要比李茂贞慢得多;而且与李茂贞不同,这些势力的统治者在得知吴王杨渥尚只称王,并未称帝后,他们在派遣使者请求册封的同时,也没忘记劝杨渥登基称帝,以继承天下大统。

  当然这些都是后事了。

  此外,在南方辰州、叙州孤寂了多年的马殷在得到吴国灭梁的消息后,这位与杨行密同年的枭雄也不得不再三叹息:吴国有此实力,吴王有此手段,他当年败得不冤。

  向吴国上书请降,交出大部分领地以换取两州之地作为保留地后,一开始马殷对吴国还充满戒备,毕竟谁也不知道吴国会不会遵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