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零六章:以心相交,方成久远_晋末征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峻会有如此的感慨,是因为仇池有了很大的变化。

  当下,武都部的兵马皆驻防在山下各处的要道,适宜居住之地都建起屋舍,提供给了百姓安家。

  无论是羌人还是青氐人,又或是迁徙而来的汉人,他们在这里没有差别,都是李峻治下的百姓,也都是武威军要守护的人,这让每一个人在乱世之中有了安全感。

  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

  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的大事。

  然而,若能实施得当,不仅会增加赋粮与税钱的收入,更能得到民心的大力支持。

  对于民生的治理,李峻不会去做那些违背时代的改革。

  即便那些改革在人权与利益方面更偏向于平民,但李峻知晓在当下是不现实,也不可能实现的做法。

  故此,李峻采纳了鲁胜之前所提出的建议,同时也结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他在整个梁州境采用了均田制度,并随着这一制度的实施进行了相关的调整与细化。

  法令规定,凡是梁州境内的在册百姓,男子只要到了束发之龄便可分配一定的土地,女子亦是如此,皆可享有同样的待遇。

  不过,这些土地的拥有并非是永久性的,在土地拥有者去世之后,这些土地就会被官府收回,进行再一次的分配。

  除此之外,官府允许百姓对名下的土地进行买卖,但不能全额卖出,官府对于卖出的土地也做出了相应的要求。

  另外,李峻在某些细节上做了一些调整。

  例如,法令规定,大族富户家中的奴婢必须要登记在册,而这些人没有对主家土地的继承资格,却拥有自身的授田资格。

  如此一来,大大减少了主家对奴婢的欺压,也让奴婢们的日后有了可以生存的条件。

  至此,梁州境内的大量荒地得以利用,百姓们也拥有了足够的土地去耕田种粮,以此达到了满足温饱的生存状态。

  当然,百姓所得粮食中的一部分,还是会以赋税的方式上交给官府。李峻希望寻常百姓能够吃饱穿暖,但绝不会将他们养成富户豪绅。

  只有得之不易,才能懂得去守护。

  李峻是想让百姓们懂得珍惜,如此才会愿意用命来捍卫自己的利益,更会与武威军同心,一起打杀所有的进犯之敌。

  武都郡这边也是如此,在刘沈与郭方的严厉监督下,在吕青女的公正操作下,整个仇池的田地进行了有序的分配,基本达到了耕者有其田的程度。

  “庄主,您若是方便,就在这里多住几日嘛!反正南郑那边有世叔他们守着,也不会出乱子。”私底下,郭方习惯称李峻为庄主。

  郭方口中的世叔便是李澈,他与张景等人领平阳军并入武威军后,不想再回已经被袭的平阳郡,也便留在了李峻的身边,任了汉中郡太守一职,府衙设在了南郑。

  “郭方呀!咱们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