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第四十三章_杜氏有巧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所需粮食的七八成!若问大灾之年哪儿还能有余粮,除了此地,别无他选!

  见众人听得出了神,他又笑道:“如今形势严酷,天下商人本是一体,便不需计较那么多,我们若同南京浙江福建联手,整合大半东部商户,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海商!

  竟是海商!

  不仅众人纷纷色变,就连老会长脸上也白了一白,抓着茶盏的手,捏得指关节都泛青。

  他被耍了,被这个年纪还不如自己儿子大的黄毛小子耍了!

  他竟不知道,他手下的人也都不知道,姓牧的什么时候竟然跟外头几个商会的人有如此往来!

  海外贸易打从前朝开始崭露头角,中间几经起落,屡次被禁又屡次解禁,直到商贸繁荣的大禄朝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只毕竟年岁不长,风险又大,难度极高,眼下还只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且为少数巨商垄断。

  山东省倒也有不少地方临海,可周边小国大多十分贫穷,没甚出色物产不说,隔三差五还要腆着脸跑到中原内地来俯首称臣,好求了大禄朝圣人开恩,赏赐他们些东西回去过活,故而沿海百姓只是出海捕鱼、采珠,海商并不发达。

  更别提济南府位于北方内陆,海上行业并不发达,是以在场众人竟未有一人接触过,如今听了牧清辉的话都先是一愣,继而眼前一亮,仿佛被打开了一条全然陌生,却又宽阔平坦的通天黄金大道。

  没接触过并不等同于他们对这个行当不了解。

  没吃过猪肉还能见过猪跑呢!

  海商风险虽大,可却是暴利,当年还实行海禁的时候就有无数人冒着抄家杀头的危险前赴后继,更别提现在朝廷鼓励。

  许多从前衣衫褴褛的穷苦小子,只因为破釜沉舟的跑了一次海运,拉了好些中原人不稀罕的瓶瓶罐罐和布匹,一年半载后回来,竟带回许多贵如黄金的香料、珠宝,只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摇身一变成为全国闻名的富商!

  再者还有那许多颇具异域风情的洋玩意儿舶来品,听说从当地购入也便同在大禄朝购买瓷器茶叶一般,花不了几个钱。可待运到大禄朝,就瞬间身价倍增,成了一众达官显贵追逐的宠儿,寻常人家竟摸都摸不着边儿。

  对寻常商人而言,但凡能有三分利就够他们着急上火;若能有四分利就敢触犯律法……可跑海运,听闻足足能有十几、几十倍的利!如何不叫人眼红?便是可能掉脑袋,他们也敢将脑袋掖在裤腰里拼死走一遭!

  之前不是没有人动心,可一来北人天生不会这个;二来商界也有商界的规矩,讲究的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自己地界上怎么捞钱都不管,可要是手伸的长了,一旦捞过界,那边是坏了规矩,犯了忌讳,是以古往今来,一直都甚少有北人与海商挂钩。

  可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