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一八章 大汉军心_边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刘豫道:“为的是怕金寇凶狠,犯了汉疆,特此派兵援邻,只要丞相点一点头,我大宋的大军马上便能进入山东,帮汉家夹击宗弼,进入关中,抵御夏人。”

  杨应麒微笑道:“那可多谢了。不过我大汉兵将,颇有富余。倒是听说升龙(河内)那边最近又不老实,不知大宋水军是否充足,我正想派水师入岭南福建,帮九舅捍卫西南呢。又听说洞庭、太湖、鄱阳都有水贼盘踞,我们大汉的水师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我做个主张,请四哥南下帮九舅剿了吧。反正大家是亲戚,也不用客气。”

  刘豫忙道:“我朝西南边疆,兵将亦颇有富余。长江诸湖更不曾闹什么水贼,怕是误传,误传。不过丞相美意,我们心领了。”

  杨应麒哈哈一笑说:“那么说来,倒是我过分热心了。”携了他手,又去游小汴梁,似乎半点部将金军入寇、西夏犯边之事放在心上。游了半日,又叹道:“我本南人,但多年未回江南,都不知道故乡景物有何变化了。”

  刘豫也听说杨应麒是江南人,接口道:“待北边战事略定,丞相也可如刘豫般出使大宋,那时便可借机一游故地了。”

  杨应麒哈哈一笑道:“出使大宋?那也不算衣锦还乡。”

  刘豫脸色微变,问道:“丞相想如何衣锦还乡?”

  杨应麒道:“如今我大汉朝廷中南人甚多,建康朝廷上北人也不少。南人思乡,北人便不思乡么?所以我最近是在想,什么时候汉宋大臣能自由来往,那才是美事呢。”

  刘豫猜不透他的意思,只是道:“如今毕竟国界分明,此事不易。”

  “不然。”杨应麒道:“若两国能达成通臣之制,便不难。”

  刘豫便问何谓“通臣”?杨应麒道:“使大汉之人能到南朝为官,江南士子能到大汉为宦,那便是通臣之制。”

  刘豫骇然道:“这如何能够?”

  杨应麒含笑道:“为何不能?我若到了建康,刘大人说,有没有资格做宰相?”

  “这……”刘豫结巴了好一会才道:“丞相自然有这资格。”

  杨应麒道:“是啊,刘大人若肯留在塘沽,那也是帝佐之才!”

  刘豫惊道:“不敢,不敢!”

  杨应麒微笑道:“南朝诸公的才具,大哥与我心里有数。天下姓折也罢,姓赵也罢,都不妨贤能者居宰辅之位。君不见我大汉朝堂之上,州县之中,半数是旧宋士子么?”

  刘豫心有所悟,只是不敢接口。他回去后仔细琢磨,觉得汉廷根基一时难以动摇,又猜不透杨应麒手中到底还有多少底牌没打,便不敢再小觑汉廷。再则杨应麒言语中已露出招揽之意,暗示无论宋廷前途如何都不会影响自己的富贵,那相当于是给他预留了一条后路,心里便如吃了一颗定心丸,对赵宋的前途便不如何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