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三四章 汉皇都(下)_边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人听到消息后都已赶了过来,想比别人快一步目睹新城的风采了,所以顾客的层次也就慢慢地改变了。不过对商家来说,无论是早期建筑工人的生意还是近期游客的生意都只是一点聊胜于无的开胃菜而已,他们都知道,真正的大餐在后面呢――所有的商人都眼巴巴地等着折彦冲的迁都令!

  华元一六八六年二月,折彦冲钦点的禁军在安塔海的率领下进驻新都九门,与此同时,相府派出的技术监督部门完成了对新都的最后一轮检测,一些部门陆续迁入,为全面的迁都工作做最后的准备。民间的迁移也同时在进行:官员的家属,太学的学生,商业的新贵,以及希望能依附着这个新都讨一份生活的三教九流。在形形**的移民里,从辽东来的一批人尤其显得注目,这批人就是大汉帝国基业的创建者,汉部的元老部民,如顾大嫂、张老余等都在此列,这其中也包括那些驻守边疆的老兵干将的家属。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才让这座新都没有完全被新贵所垄断,才让人看到今日的汉帝国与昔日的汉部还存在着前后继承的关系。

  华元一六八六年三月初三,折彦冲正式下令迁都,定京师之号,日间派送酒肉,晚间燃放焰火,折彦冲完颜虎亲临华表坛与民同乐,全城狂欢。

  迁都之后,皇宫和相府便分开了,不再像塘沽的临时皇宫和临时相府那样只隔一墙。按照杨应麒交给欧阳适的规划图,新都城的皇宫远比北宋汴梁的皇宫为小,欧阳适对这座城市其它的规划意见不大,却对皇宫的规划却极不满意,在原来的计划中增了又增,扩了又扩,直扩到比北宋皇宫还大才满意。整座都城坐北朝南,以位于正北方的皇城为核心向南、向东、向西随地势而展开。皇城一扩,整个新都的格局就得大变。这时杨应麒正忙着给漠北、西夏战争善后,又忙着伐交南宋和复苏经济的大事,根本腾不出手来干涉这件事情,加上欧阳适手中既拿着折彦冲给他的任命也不容杨应麒插手此事。

  不过新都建成之后,杨应麒却发现这座都城比他脑海中的预想还好,尤其是在商业区的规划上,欧阳适的思路无疑更加变通。原先的规划是由管宁学社、太学那些学者们和工部的官员们坐在屋里想出来的,虽然他们也派出了大量的学生、下属、士兵以及各类相关人员实地考察地势,对皇宫、华表坛、四岳殿等的规划也没问题,但对商业区的规划却显得太过死板――他们竟把各条街道这里卖什么、那里卖什么都想好了。欧阳适却不管这些,直接把地划了出去,只规定什么地方不能做什么,禁止以外的事情就不管了。成千上万商人实事求是的智慧,绝非学者官员们所能想象,所以由他们根据需求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