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王李泰_初唐逍遥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太宗见太子李承乾屡教不改,便动了废立之心,开始属意第四子,即长孙后所生的次子、李承乾的胞弟魏王泰。

  魏王受宠荒唐胡为的李承乾相比,魏王李泰几乎继承了父亲唐太宗与母亲长孙氏所有的优点。他不仅有才华,善作诗文,爱好经籍、舆地之学,而且有胆略,善于扩大自己的势力与名声。这也是唐太宗最赏识的地方。李泰的经历似乎比较复杂一些,历封宜都

  王、卫王、越王、魏王,历任扬州大都督、左武侯大将军、鄜州大都督、相州都督。

  李泰的得宠与李承乾的失宠大体上是同时发生、交互消长的。唐太宗几乎是有意鼓励李泰夺取储位。他循序渐进,采取各种手段表示自己对李泰的优宠。例如违背礼教规定,每月赐给魏王李泰的供给出太子李承乾的还多,故意让魏王府凌驾于东宫之上;李泰腰腹肥大,行动吃力,太宗特许他乘小轿入朝。太宗临幸李泰府第,又破例为他赦免长安死囚,蠲免魏王府所在坊区当年租税,赐泰府僚属及同里老人各有等差。这种恩宠是君主才能享有的,唐太宗施之于李泰,无疑是向众臣显示他意立李泰为太子。唐太宗还特许李泰在魏王府内开设文学馆,招引学士,这表面上是表彰李泰礼贤好学,实际上是仿照唐太宗为秦王时置文学馆的旧例。一时之间,魏王府人才众多,门庭若市,这不仅为李泰拉拢朝臣大开方便之门,而且使群臣可以猜测到唐太宗的用意,更何况唐太宗曾经公开表示:“人生寿夭难期,万一太子不幸,安知诸王他日不为公辈之主!”唐太宗为李泰夺嗣,千方百计抬高其地位,预先造成宠冠诸王的既成事实,好为其将来继位作准备。

  大臣反对唐太宗为李泰谋立太子的态度如此鲜明,为什么李泰最终没有立成呢?关键是当时的重臣持反对态度。

  早在贞观十二年正月,唐太宗声称“设无太子,则母弟次立”,暗示魏王李泰可以取代李承乾。魏征当即表示不敢苟同,认为“立嫡立长”是皇位继承的根本原则。在大臣们看来,李承乾虽然不肖,却也没有坏到被废的地步。后来,唐太宗对待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薄此厚彼的做法越来越明显,大臣们对太宗的恩宠逾制公开表示不满。褚遂良曾上疏说:“您虽然特别甚欢魏王,但规格不应读超过太子。如果名分颠倒,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容易让奸佞小人钻空子,祸乱国家。

  但唐太宗根本不理这些话,甚至令李泰移居武德殿。武德殿曾经是李元吉的住所,唐太宗的意图,除了与李泰往来的方便之外,更重要的是借此提高李泰的地位。

  魏征就此事上疏唐大宗。魏征在疏中并没有讲立嫡以长的原则,也没有谈历代立嗣的成败,而是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