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1章 元皓_这个三国全是妖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匣。

  “崔家是殷富之家,着华服的则必是崔晔。”杨信暗暗判断,“至于这布麻衣的人,却不知是谁了……”

  见张超“嗜书如狂”的模样,杨信更是兴致缺缺。

  对于招揽对方,他已不抱多少期待。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来都来了……

  “在下杨信,字子誓,弘农杨氏嫡子。”还是那套老开场白,杨信轻车熟路,自报家门。

  果然,弘农杨氏的招牌,还是一如既往地管用。

  张超、崔晔纷纷还礼,也是自报姓名,态度好了许多。

  奇怪的是,那布麻衣的儒生明显是一介布衣,反倒是性子高傲不群,只是拱了拱手,却没有报上姓名。

  趁着几人交流书法,杨信见缝针,表达意见。

  “朝廷意图北伐,三万大军出塞外,其艰辛困苦无须赘述。我虽只是一介小小军候,却也想尽尽绵薄之力。不过,在下愚钝,少有谋略,怕不堪重任,故望能得到子并兄才智。”

  “这”张超面露为难,“当今朝廷昏弱,宦官掌权,在下不过一介白身,又能做的了什么?”

  这显然是托词,而且尽是些大话空话。

  杨信闻言,大感失望,忍不住多说了几句:“鲜卑犯边,百姓受害,此正壮士用武,文臣出谋,为国效力之时。以先生的才学谋略,却困守家中,钻研那于国于民都无益的书法……”

  张超还没答话,倒是那布衣青年横眉怒目,冷声:“哼!听着冠冕堂皇,但你所说的,何尝不是空谈?大势不可逆,你们以大义驱

  之,实则是着子并兄往必死之地。”

  “必死之地?”杨信眼神一动,客气地,“还请先生指教。”

  “两军交战,影响因素无外乎天时、地利和人和。”布衣青年侃侃而谈。

  “前汉武帝北伐匈奴时,除最初选在秋季,后来则多在春夏主动出击,因秋冬天寒,不利远征。而我朝北伐鲜卑,居然选在八月,此天时不在我;”

  “汉军千里出塞,后勤补给难以跟上,而草原却是鲜卑人的地盘,来去自如,此地利不在我;”

  “朝廷多方征调兵马,却未经演练整备,本就兵不知将,将不识兵,又调匈奴、乌桓骑兵,更是成分复杂,内部不和,此人和不在我。”

  布衣青年口若悬河,猛一挥手,质问:“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你说,这是不是必死之地?”

  “还不止,”杨信哑然失笑,替他补充,“田晏、夏育仅是一夫之勇,臧旻亦无出塞经验,和身经百战的檀石槐相较,将帅也不在我。”

  “这么说,你知此战必败?”布衣青年闻言,微微皱眉。

  杨信点点头。

  “那你为何……”布衣青年疑惑,忍不住,“子曰:天下有则见,无则隐,又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以你的家世,根本就不必掺和到北伐中的。”

  “孔子虽有言:天下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