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4章 山阳李乾_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操给曹恪布置完任务之后,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曹休、丁斐、牛金、邓展等四个军司马调到侄子的帐下,供他差遣。

  四个军司马每人统领一部,四部共计四千余人,加上曹恪的千余本部人马以及李乾的三千家兵,刚好八千多人。

  四人中,曹休是曹恪的族兄。

  丁斐是丁瑶的亲侄子,曹嵩正妻丁氏的侄孙。

  作为曹嵩正妻丁氏亲孙子的曹恪要叫丁斐一声表兄。

  这次前去收复山阳、济阴二郡,曹操怕亲侄子镇不住豪强大族出身的李乾,特意安排曹休、丁斐这两个亲戚带部曲前来帮衬。

  八千人马,只有两千一百骑兵,其中两千骑由曹休、牛金二人分领,而作为主将的曹恪帐下直属于自己的骑兵只有百余人。

  另外的六千余人中,弓箭手和刀盾兵各有千人,分别由邓展和丁斐二人统领。曹恪的本部人马以及李乾的部曲都是长枪手。

  次日卯牌时分,曹操召集众将议事,正式向众人宣布了自己要派偏师收复山阳、济阴二郡的决定,并当众任命曹恪为偏师主将,李乾为副将,曹休、丁斐、牛金、邓展四位军司马各领本部人马从征。

  曹恪从曹操的中军大帐出来后,便召集李乾、曹休、丁斐、牛金、邓展以及李整六人前去自己的帐篷商议此次出征之事。

  李整身为李乾长子,同时也是曹操任命的军司马,统领着他父亲帐下一千部曲,自然有资格参与此次军议。

  倒是李乾的堂侄李典目前没有在曹营中任职,只是他堂叔帐下一个普通的部曲将,因此没有参与军议的资格。

  在《三国演义》中,李典在曹操起兵讨伐董卓的那一年就加入曹营了,这其实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那时候的李典虚岁才十岁。

  兖州之乱的时候,他虚岁也才十六,比曹恪小了两岁。

  李乾等六人到了曹恪的大帐,便分坐帐下两边。

  而曹恪则走到公案后面的主位跽坐。

  帐中六将,都是曹恪的老熟人。

  曹休和丁斐都是曹恪的亲戚,这个自不必说。

  至于李乾、牛金、邓展三人,曹恪早在去年秋天就已经认识他们了。

  倒是李整以及他的堂弟李典二人,曹恪直到这次寿张会师之时,才见到了他们的第一面。

  当初曹恪随曹德、曹仁救援正被陶谦举众攻打的亢父,却并未进城,而是转道去了樊县。

  陶谦退走后,李乾领兵前往樊县协助曹德、曹恪父子取任城,留李整、李典兄弟两个守亢父。因此,曹恪无缘与他们见面,直到最近才有机会与他们认识并结交。

  既然都是熟人,那曹恪与那六人说话的时候,自然就少了刚认识时的那种拘谨感。

  他据案高坐,与众将讨论诸如出征时间、行军路线之类的细节问题。不多时,听见李乾说道:“末将有个想法。”

  李乾身为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