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2章 怕你过不好,又怕你过得太好_重返199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村集体提供土地,陈老板计划出资2亿元,分两期修建一百多栋,两百多套别墅,甚至还有两栋农村公寓1栋村委办公楼、1个幼儿园、1个敬老院等建筑,其中仅设计费就花了几百万。

  按理说任何一个村子碰到这样的喜事,那都是要对人家感恩戴德的。

  而让捐赠者始料未及的是,投资2亿多元的一期项目即将竣工交付之时,当初按照常驻人口规划了别墅数量。

  现在有村民却提出子女已经结婚或即将结婚,希望再分多一两套;有户口早已外迁的原村民联名写信,也希望回村分房;甚至有村民表示如果要拆旧房建二期工程,除了按计划给他们分配别墅,还得支付赔偿……

  甚至于后面原本已可以交付的别墅,在3月初连续几天遭人恶意破坏。

  例如十多个窗子被石头砸坏,又要重新修复。

  举这么一个例子,其实只是想说明,农村人虽然淳朴善良,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

  如果杨建光高调的回村,宣布自己兜里有几千万的话,要么就要被逼着把钱拿出来分给村民,要么就要给人家指指点点,甚至是搞各种小动作。

  所以为了给自己省麻烦,也为了给父母省麻烦,杨建光压根不打算太过高调的回去。

  至于父母当了惠万家超市店长这件事情,那倒是无所谓,这事顶多让人家嫉妒,眼红一下。

  很快,杨建光便来到了新永县汽车总站。

  新永汽车总站位于新永县的东南部,在这个还没有人人有汽车,有摩托车的时代,坐公交车,变成为了新永县人民出门的主要方式。

  当然,在县城里的车子叫公交车,如果是去乡下的那几趟班线的车子,就被称之为班车,

  一般长得跟火车车厢一样,长长方方的铁皮盒子,

  开车的人往往都是新永本地的老师傅,踩起油门来跟不要钱一样,

  塞人塞得满满当当的班车,在他们手中就跟开飞机一样,在路上横冲直撞的。

  往往如果有谁胆敢在路上挡他们的路,他们不仅要加大马力,冲到人家面前,还得故意拉下车窗,操着一口本地的方言对人家好一顿骂。

  当然,这个年代的司机地位不低,在杨建光的记忆中,有一段时间,网上有一张图片火了,新华字典在解释冒号用法的时候,提到了“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在那个年代,售货员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铁饭碗”。

  由于当年物质供应紧张,不少物品需要到供销社凭票购买,作为售货员,不仅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物资,还能享受不错的福利。

  而同样的,在90年代,汽车绝对是稀罕物品,那个年代别说会开车,连见一次车都不容易。

  那个时候的公交司机,货车司机都是妥妥的技术工。

  哪怕是在机关单位给领导开车的司机,也都是正式编制,铁饭碗的存在。

  不仅仅工资高,待遇好,甚至政府还得特地给司机发房子。

  一些机灵胆大的司机,甚至还会跟加油站,跟汽修厂的人打好关系,拼命的加油修车捞回扣,赚得盆满钵满的。

  杨建光走进车站找了半天,这才找到回杨村的那一趟白灰色的班车。

  远远的,便看着驾驶座那边开了个窗,司机师傅叼着根烟半躺在位置上,两只脚还架在了驾驶台上,黑色的长裤因为重力的缘故往下垂了几公分,露出两条黑色的尼龙袜子。

  而这种大爷做派,旁边上车的人不仅仅没有任何的意见,反而看都没有多看一眼,一副司空见惯的样子。

  搁后世,别说这还是个编制工,就算不是,都早就得被人们投诉了。

  杨建光也没有多说什么,他拎着一个大皮箱子,加快了上车的脚步。

  现在临近过年的时候,回乡下的人越来越多,要是不能找到个位置坐下去,以售票员大妈口中神奇的“上车吧,还有位置”,那杨建光这回去的几十公里,铁定得被挤成沙丁鱼罐头。

  只是杨建光刚上车放下皮箱准备买票呢,突然,一道甜美的声音,远远响了起来,

  “杨建光同学,怎么是你?”

  “快来快来,我这里刚好有一个位置。”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