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七章 学堂_大明征服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例子。

  这种例子在大宋和大明简直不胜枚举。

  当然仗打败了肯定不是文官的错,而是领兵的将领没能领会文官的战略意图,总之理由多的是,最后挨刀的肯定也是武人,谁让文人嘴皮子利索,武人说不过呢。

  这学堂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是新学的种子,他们将会撬动儒学的根基,让这棵在华夏大地上传承几千年,早已经腐朽不堪的大树轰然倒塌,从而开启大明的万世之基。

  很难,但很有挑战性,有希望就会有曙光!

  “奴婢拜见王爷。”

  到了永王府内学堂,三名得知消息的侍奉太监立即到门口迎接。

  “都起来吧。”朱厚炜脸上挂笑,在三名太监的脸上扫过,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三名太监也是永王宫中专门侍奉的存在,不过没有到任兴和洪济贴身的程度。

  不过就算任兴和洪济也不敢轻视他们三个,因为这三人可以算作是永王的学生,如今俨然已经是学堂的教习。

  学堂里的教习除了他们三个还有几名夫子,让纯正的儒家读书人和太监一起教学,夫子肯定不爽,但是不爽也没走。

  因为永王给他们的待遇是一个月五石粮,吃住全包!

  这待遇都快赶上县尊了……

  为了贴身利益,为了养家糊口,几位夫子只能放下身段,藏起读书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几名太监一起成为教习。

  不过夫子们教认字背书,这三位太监还没开始授课,一旦正式授课,将会教授数学、物理和化学。

  后世有句话说的好,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儒家的读书人这辈子要是不能中试,那就是一个米虫,因为他们压根就不具备谋生的手段,可学了数理化的,根本不用担心出路,哪怕做个账房先生,也能养活全家。

  为了埋下这些撬动儒学的种子,朱厚炜完全当得起未雨绸缪这四个字,在他穿越几年后,当他能拿的起笔的时候,就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将一直温存在脑海里面的数理化知识给默写成册。

  程度有多深不敢说,谈微积分、这个语言那个语言也是扯淡,但是让几本教材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部分高中的知识,则完全不是问题。

  不过这些知识都太超前,很多甚至不要说是见,就是听都没听说过,比如最常见的方程式,在如今这个时代的大明和天书其实没什么两样。

  朱厚炜还记得这三个家伙被自己选中然后学习数理化时候的表情,他们当然不敢问自己主子为什么知道这些,哪怕朱厚炜早就有了搪塞的理由,他们也只把这些归纳为主子是生而知之的天纵之才。

  三位太监在永王府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钻研,但凡不懂的地方就请教主子,十来年如一日下来,多了不敢说,去后世初中当老师完全不成问题。

  之所以选择三个太监来学堂当教习,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朱厚炜身为亲王,总不可能闲着没事干天天当老师吧,客串一下还有可能,专职?

  那还是算了……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