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章挣外快_1979年中越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字,其字逸少。

  已故的老爷子骆敬,因家庭的熏陶,便极爱王羲之的书法,就给儿子的名字取了少逸,把书圣的字调了一个个。

  一方面是仰慕偶像,二方面也是望子成龙之意。

  不出意外是没能如愿,那个年代时局动荡不堪,学也上的不安心,便不得不辍学在自己家的书斋里打杂,建国后进了新华印刷厂。

  怎么没在自己家书斋工作,建国不久就开始了整顿,店铺便收为国有。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骆敬有大能耐,他的人生还有点传奇色彩。

  十四岁便在自家琉璃厂的兰亭书斋打杂,学习经营书斋。

  三零年在鬼市捡了个大漏,听说是个一件宋代哥窑笔洗。

  转手便给卖了七千块大洋,换了旁人应该就是去挥霍,去潇洒潇洒。

  他没这么做,而是花二千块买了一间铺子打算入主古玩生意。

  当时在他看在来这生意比经营书斋挣钱,可惜他是没这命。

  捡漏撞大运,一夜暴富,自然就有眼红的人。

  便有人做了一个局,坑了他三千多块大洋。

  从此事后他就再也不提做古玩生意,新买的铺子也给租出去了,就图挣个安心钱。

  后来也买古玩,他的原则只买小,不买大,大小是指价钱高低贵贱。再看着好的东西,只要要价高那就免开尊口。

  正因他的心态好,不图再次捡漏,后来也买了不少好东西。

  百花深处这小院也是那时买下来的,没有这院子时,骆家人都在兰亭书斋后院生活,那时商铺大多是前店后院的结构。

  一所宅子一家店铺,这就是他老人家挣的家产了。

  东厢房里那么多宝贝大多是他留下来的。

  建国后改制,部分商铺收为国有。

  这时期就显得出他的大智慧和远见,国有他是琉璃厂第一个响应的人。

  就把买的那间商铺捐给了国家,书斋的这间因为是祖上传下来的,便没有捐献,而是租借给政府做别的生意,但是不用给租金。

  上一世书斋在一九八二年扯皮了近两年,才回到了自家手里。

  见他这么积极热情拥戴新中国的政策,政府自然是举双手欢迎,对此领导们对他大加赞赏,还给他发了红旗奖状以示鼓励!

  当然了条件也有,就是能给儿子安排个他能胜任的工作。

  领导们很细心,给骆少逸安排在印刷厂上班。

  也许看家里是开书店的吧!便如安排了。

  还别说骆家自此便跟印刷厂真的有了缘份,骆少逸和苏桂兰相识在那里,他们上一世也在那里工作到退休,上一世的自己也在那里工作了十多年。

  这番决定为后来骆家带来了太多好处,四合院没有被征收或是安排他人住进来,还有后面的乱局也没有被牵连。

  安安稳稳地渡过了太多无法预知的事故,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结善源,必有善果。

  父亲骆少逸中等身高,身材颇为匀称,长相不算俊秀,却多了些刚勇。

  脾气很好,烧的饭比老娘苏桂兰要好上太多。

  见他这样就知道中午谁做的饭了。

  马上了回一句:“我亲爱的老爸,马上就来”

  洗好弄干净,然后就一屁股坐在马扎上,也不说话,开始大快朵颐。

  吃好饭,便又开始了寻宝之旅。

  现在去捡的人还少,还能捡到东西,人多啥也没有。

  骆涛也带上了一个人陪他去大北窑捡了半年多,后来有几个二哈占山为王了,想捡就得交孝敬钱。

  切,骆涛才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他们耍,半年也挣了三百多块。

  加上之前剩的工资也有小五百块钱,这个年代妥妥的有钱人。

  工资也不用全部上交家里,一个月交五块钱伙食费就好。

  这也是老娘苏桂兰变法的要钱,他们俩的工资一个月就有九十多了,怎么会缺自己这一点。

  话是这样说,钱还是要交的,以安老娘苏桂兰的心。

  从此便又开始没事大街小巷转,主要是去收点便宜古董。

  文物商店里的东西太贵,一把紫檀的禅椅就花了三十多块钱。

  买了几次就不敢去了,没钱,还是猥琐发育的好。

  请收藏:https://m.xiaoshuomvp.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